第1088章 送走的和留下的

诡三国 马月猴年 4843 字 9个月前

刘诞连忙摆手,说道:“不敢,不敢,某贸然而来,已是打搅了……”

双方客套了一阵,移步到了厅中坐下,等侍从上了茶水点心之类的东西之后,斐潜才看了一眼刘诞,说道:“……某原以为仲景会随陛下前去河洛,未曾想……呵呵……”

刘诞是在刘协到了平阳之后,跟着一些官吏从长安而来的,但是当刘协带着人前往雒阳的时候,刘诞却没有走,而是留了下来。

说起来斐潜和刘诞也有一面之缘,当初领兵在美阳斩杀了郭汜,进了长安之后,便有和刘诞在长乐宫之前略有交谈,不过也就仅此而已。

刘诞是刘范的弟弟,是刘焉的次子,这个身份么,自然有些那什么……

刘诞略有些尴尬的笑了笑,说道:“这个,不怕征西将军见笑……某生性疏懒……河洛虽好,然……恐生战乱,某还是留在此处,领略并北风景更为安逸……”

斐潜哈哈笑着,说道:“仲景爱说笑,河洛之地,陛下睿智明慧,杨公忠心耿耿,怎会有什么战事……反倒是此处胡夷环伺,稍有不慎便是战火再起……”

刘诞摇摇头,说道:“有征西将军在此,胡蛮岂敢造次?更何况……唉……不瞒将军,吾兄已领交州刺史,早已动身往番禺而去……”

“哦?”斐潜挑了跳眉毛,这个事情他还真的不知道。刘焉现在是益州牧,刘范又领了交州刺史,这父子两人是准备要将大汉西南这一块全数割据了么?

“……吾父……”刘诞继续说道,“唉……吾父素爱某幼弟璋……而某文不成武不就,向来不为吾父所喜……何况汉中道已被堰塞,进川难矣……某兄长倒是说让某同去交州,不过……交州这虫瘴重重,某自幼便害怕虫蛭,故而……唉……于是某只能是厚颜来将军处,求一箪食一瓢饮了……”

汉代要入川,其实没有多少好路,像什么斜谷啊子午谷啊之类的,其实都是从汉中到长安的途径,而汉中现在宣称五斗米道为乱,被张鲁所占据了,因此也就等于是川中和长安之间的通讯,便被中断了。

所以现在真的要进四川,便只能像后来刘备的走的那样,从荆州逆流而上的那一条路了。

至于交州,如果按照后世的划分来说的话,那么就是包括如今越南中部和北部在内,加上广东广西两省的这样一块区域,而这一片区域确实在现在是树林、虫子和各类野兽的天下,人类活动的区域其实并不是很多,因此刘诞这样的说法,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但是问题是,说的过去的,就一定是真的么?

然而现在又要如何处理,要怎样用?

刘诞和之前的那些找到斐潜的哪些人员都不同。

一个是像刘诞这样,或许在三国历史上没有多少名声,也没有留下什么具体事迹的人,要么是没有机会施展才华,要么就是根本没有多少才华。

像这样的,士族当中内有很多。

懂得政事,也懂得民生,管理一地一县,问题不大,但是要上阵杀敌运筹帷幄什么的,可能又有所不足。

若是在之前,没有多少人注意到斐潜,所以基本上来说到了并州这里的士族子弟,要么是机缘巧合,要么便是原本和并州有些关联的,要么就是斐潜自己这一边收罗来的人才,但是像刘诞这样的,至少在现在,算是第一个。

刘诞,或许将来还有像刘诞一样的其他人,究竟要怎样安排,就成为了斐潜当下面临的一个问题……

随着斐潜的名头越来越响,怀抱着各种目的前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这些人当中有些人的目标可能是和斐潜一致的,求着便是攀附或者让自己更上一层楼,但是必定也有一些人,其实和斐潜派遣出去的刘隶蔡昱是一样类型的,就是为了在关键的时候能派得上用场。

斐潜并不怀疑这一点,但是如果说因为有些怀疑就将类似于刘诞这样的人全数清除,一个不留,难免就会误伤他人,也会有损名声,因此多少有些不值得。

留肯定是留的,而且还要表示出一副欢迎的样子,只不过用在何处就成了问题。

放在平阳这样的中心地带,只要是有心人,多少也就能够打探到一些什么,要是在关键时刻走漏了消息,斐潜自己便会陷入被动。

而远远的扔在边缘地区,一个是管控力度肯定差了许多,反倒是更加方便让这些人进行活动,另外一个则是要让这些人办事,这些人也比起在平阳这样的中心区域更容易获得一些实际的权利……

在平阳的政厅当中,斐潜轻轻的在桌案上拍了拍,总算是长长叹出去一口气。

“子初,传令,让在北屈的兵卒可以回来了……”斐潜吩咐一旁的黄旭说道,“另外,让叔业来一趟……”

刘协到并北这一段时间,斐潜将一部分兵力调去了北屈营地,并没有完全展示在刘协和其他的官员面前,包括大部分备甲骑兵和重装步卒。

虽然可能未来这些兵卒种类和总兵力,多少也是瞒不住的,终究是要显现出来,但是再此之前,斐潜还是想着尽可能的多隐藏一段时间。

毕竟现在不是显摆的时候。

就像是老一辈人常说的一句话,叫做财不外露。不是老一辈的人不懂得显摆财富时的那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只不过相比较显露财富而招来的风险而言,老一辈的人觉得这一点心理满足感并不值得让生命承受更多的威胁,仅此而已。

斐潜的实力有达到可以闭着眼睛平a过去的程度么?

如果真的有就好了,斐潜现在便可以发兵,从西打到东,从北扫到南,不带一点停歇的让铁骑代替一切的言语,天下从此成为一个完全统一的国度。

理想很美感,但是人总是需要活在现实里面的。

先不说兵卒数量是不是能够支持起消耗,单说历史上成功的用骑兵加仆从兵的模式攻陷了华夏的,也就只有我大元和我大清两个胡人政权。

天生点满了杠精属性的人肯定会说我大元和我大清两个既然可以以战养战,一路打一路吃,一路吃一路打,那么为什么你就不行?你不行便只能说明你是怂鸡,你是low逼,你一无是处,你连屎都不如……

但是问题就是杠精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将老祖宗断章取义的技能发挥到了极致,只求片面,甚至是只在一个点上的正确,然后便可以讨论出白马非马的论断来。

毕竟汉代此时,不论从人口上面来说,还是从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等等方面来讲,都是远远的落后宋代和明代。

就算是按照一般的认知,以宋代人口一亿两千万来算,也比汉代高峰时期的六千万人口多出了一倍,再加上宋代时期的商贸发展,从穷山恶水出来的蒙古女真,真的不需要太多储备,反正到哪里肯定都会比原来的地方富裕。

并且我大元和我大清的战争体系,说好听一些叫从兵,叫汉军旗,其实就是奴隶。不管是元还是清,先天上面的文化短板,导致在中原体系甚至已经进入了封建末期资本主义初期的时候,自己还是属于奴隶社会的结构当中,这样的落后的体系,充满了野蛮和血腥。

不听号令的,斩。

攻伐不克的,斩。

协同不进的,斩。

看不顺眼的,斩。

看的开心的,斩。

粮草吃不够,斩。

粮草吃太饱,也斩……

在崇尚武力的蒙古和女真面前,死亡是他们唯一拿的出手东西,所以简单有效。只不过其实在蒙古和女真的高层内部,他们早就已经打好了包袱整理好了行囊,准备像千百年间的胡人一样,能捞就多捞点,见势不妙便立刻会掉头钻回草甸子或是山林子去。

更何况其实只要稍微有点认真研究下历史的都会发现,其实元和清能够成功,根本原因不在于胡人,而是汉人自己。

前一秒还是见了女真便逃的明军,后一秒便成了骁勇善战的汉军旗,人还是一样的人,将也是一样的将领……

真正只依靠屠杀是建立不了一个稳定的政权的,否则我大元也不会衰败得如此之快,我大清也不会迅速的改口说要满汉一家。后世鬼子杀华人还不够多么?真像那么简单,纯粹杀杀杀就是了,那还需要找什么中亚公荣的遮裆布,还建什么伪政府?

而这样的以战养战模式,斐潜就算是可以借鉴,但是真的可以采用么?

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