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五章 相同的路不同的人

诡三国 马月猴年 1231 字 9个月前

被斐潜一打岔,蔡琰似乎是心情愉悦了一些,没有继续方才的话题。

“我有一事想烦扰师姐帮忙……”斐潜说道。蔡邕担当学宫大祭酒,自然也是有很多的时间要安排出来管理学宫的事务,而蔡琰一个人闷在桃山之上,又重新变回读书默写的生活,虽然符合蔡琰的性子,但是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况且给蔡琰找一些事情做,分散一下这个文艺女青年的注意力,才不会像方才那样感怀春秋,自寻烦恼……

“什么事情?”蔡琰转过头,看着斐潜。

“桃山之上,不仅是供给周边郡县的学子求学读书之所,我也想给军中子弟和普通百姓们有一个认字的机会,因此想编纂一个相对简单易学的识字书籍,想来想去,便只有师姐可堪此任了……”斐潜说道。

斐潜原先让黄成代为传授军中底层士官的效果正在逐渐的体现出来,现在许多兵卒不再是两眼一抹黑的什么都不认识,在清楚明了一些基础的数字和文字之后,对于军中书吏的数量要求就大大降低了,这样一来就极大的避免了士族在军队当中的渗透,也为下一步军队改制打了一个浅浅的基础。

但是现在黄成调去了壶关,练兵的事情暂时交给了徐庶,但是徐庶同样也肩负着策划和相关战略谋划的责任,甚至还要负责一部分的政务,事情也是非常的繁重,没有办法抽出多少时间来对于军队军官学校进行教导。

因此斐潜就想搞这样的一本册子出来,然后也并不需要徐庶啊或是蔡琰啊去教导,只需要找一两个普通学子,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就像是后世的三字经和千字文……

不过问题是斐潜根本不记得多少三字经又或是千字文的内容,更何况三字经和千字文里面有许多的东西并不适合汉代。

因为在三字经和千字文其中举例的好多事情都还没有发生啊……

如果让蔡邕来编写,按照蔡邕的习惯,可能不知不觉当中就往高雅的方向走了,最后编纂出来了一本四不像,蔡琰无疑就是编纂这样的书籍最佳的人选了。

蔡琰眨眨眼,显然对于这个事情有了些兴趣:“师弟可是说蒙学之书?不是有《史籀篇》么?或者是《仓颉篇》、《爱历篇》、《博学篇》也可以啊,我父亲也写过一个《劝学篇》呢,还有《急就篇》也是不错,为何要新作一篇?”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