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节平西2

攻约梁山 山水话蓝天 4767 字 10个月前

但不服。

儿子孝顺懂事,不可能那么干。

老太太这个怒啊,“老东西,你死脑筋还来劲了,没完没了了你?”

“儿子是俺生的,俺一手拉扯大的,最听俺的。军上的将主也指定听斌儿的要求,不会顾及你个没出息也没不大用的老东西的面子。你若不信。这就叫儿子把你弄到他手下,到那时候你可别怪儿子不孝不尊重你。”

“在儿子手下,你起码能多得些关照,少干那些乱七八糟的正经人没人愿意干的苦差使不说。也少上阵打仗的凶险。这就是孝顺懂事。你若就是不肯转业,就是不顾及俺们的担忧,就得继续当兵为西军卖命,那你就必须在儿子手下干”

然后,老头一看老伴真和儿子说好了,儿子确实在此事上只听他妈的,眼见丢人就要成现实了,他最后只得破天荒第一次屈服了家人的意见不情不愿地退役了。有唐斌的面子和名望在,所部西军出面,又有赵公廉布置在朝廷的暗手小小使权暗中推了一把,唐父就这么没一退到底直接退休,而是当了个他愿意干的内陆州级捕头,副职是轻省少操心少担责。

可惜,老爷子退了这一步,就不会再肯退了,继续忠诚为大宋效力,眼见是准备效死而后已。到了要撤离大宋的这个节骨眼上,唐斌就难办了,根本不敢告诉父亲沧赵的真正底细,不能说咱们一家这就移居海外当海盗从此逍遥生活的事。

他太了解父亲心中坚守的君君臣臣忠孝节义那一套信念,亲耳听过父亲敬重肯定赵公廉的才华和沧赵家族的伟大贡献,却也听到父亲不止一次批评沧赵及赵公廉作事太强硬太不守规矩、恃功跋扈、恃宋江山不可缺的这个节点耍赖逼迫君王至尊低头扫尽朝廷的威严无君无父的言辞和行为。唐斌无奈只能以他向军中请假的借口想先把父亲一并带到梁山。

但唐父以国难刚过风波仍存时局混乱需要他这个捕头维持治安安定人心的伟大理由推辞了。

家事为小,再大也是小。国事为大,再小也是大。

为臣子者,在国难时不竭尽全力报效国家,还有什么资格当官?有那个脸吗?还配当什么大宋子民

忠君爱国,死而后已。这是为人的本分。

唐父还由感而发:“若是我出事了甚至死了,却正赶上国家有难需要你出力,我儿,你记住一定要先国后家你若不这么做,为父的即使是在阴曹地府也不会原谅你”

这就是儒教教化影响出来的真正君子忠臣。

可惜,象唐父这样真正相信封建儒教那一套并坚决照着去做的人实在太少了,几可称凤毛麟角,大官小民都如此。

若是大宋的臣民都能象唐父那样,或者仅仅只象一小半,那么,历史上也决不会发生靖康耻这样的民族大耻辱。

金军一凶猛打来,当国朝大将的全特么弃甲不战而逃了。所谓一身正气满身铁骨的文官士大夫们这时候也不象平时那样慷慨激昂讲什么威武不屈忠君爱国了,一个个拉帮结派哄骗积极诱惑着,甚至干脆成群结队集体以甩手不理国事让阻击失去指挥让军民努力争取奋勇抵抗的态势轻易瓦解来硬逼着皇帝赶紧投降

所以,唐父委婉向儿媳妇道歉,独自仍留在山西。只让唐斌心中感叹:“老爹呀,老爹,满大宋怕是就你死心眼忠诚那个狗皇帝狗朝廷啊!在早前的移民狂潮中,你效劳的这个内陆州同样在劫难逃,城中死了那么多官吏,你身为污烂衙门捕快一员,来得时间短,没人熟悉你的高尚,在叛逃军民眼里也是该死的,若你不是我爹,岂能在混乱屠杀的大劫中屁事没有?你哪还有机会坚持你那一套只让儿子我为难”

宋王朝中不是只有文成侯聪明,大宋文武识大局识大势的聪明人精明人太多太多了,正是太多了,都(自觉)有能耐有(高贵读书人)身份,都有主见,在儒教把持政治的传统习俗社会环境中都热衷务虚爱权要虚名爱面子,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肯自认不如别人愿当傻瓜笨蛋真听别人的,所以反而相互拖后腿整体畏缩不前,所以才一盘散沙糜烂不堪。

北军总司令杜壆带着卫鹤、酆泰等大将先行一步,随同西行的还有本应是大宋将官的:浦东巡检司大刀关胜、东京绰号丑郡马的宣赞、陈州团练使绰号百胜将的韩滔、颍州团练使绰号天目将的彭玘,以及本应是西军重将的二郞神唐斌。

这几人是在北军正式暴发抢掠战之前就稍绕了个弯子从原职守地直接穿越边关潜入云中和杜壆相聚的。

此前,唐斌是以妻子日夜惊虑娘家在移民狂潮中遇难,需要他这个夫婿陪着去山东看看的名义向所在西军请假的。

而当时西夏入侵大宋的行动已退,整个西军正处在没事可干的休整闲暇期。

唐斌虽在西军中官职不算大,人太年轻,才刚二十出头,但短短几年中已经武功和军功赫赫,威名也赫赫,早有西军“五虎”之首的称号,排在双枪将董平、没羽箭张清这两位年纪比唐斌大些的“老”西军勇将之上,也威压了两位西军大拿的勇猛儿子:熙河军经略使姚古的儿子姚平仲、泸州节度使刘仲武的儿子刘锜。

常言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尤其是好勇斗狠不服就干的武将,谁肯自己的名号屈居在年纪更小的同辈之下。

但,荣耀的排在西军五虎榜中,名次却在唐斌之下的其他四猛将,即使资格更老些,或背景更牛叉的,却也不在虚名之争上老和唐斌较劲甚至凭资历人脉或自家硬实背景玩什么阴的手段来打压唐斌的名望,都去挑战过,后皆心服口服。

无论是人品人缘,还是文武统军打仗之才及功劳战绩,唐斌皆是整个西军公认的年少一辈中最杰出的将才,就连打骨子里鄙视武夫的大宋中央士大夫高官们都对唐斌这个战功突出又极具统帅潜力的狄青似虎将人才多有耳闻并有所注意。

唐斌无疑已经是事实上的军中极有分量和前途的小将,自从军每战奋勇当先,冲阵杀夏将强敌无数,助大军击溃敌军多次,在今年反击西夏军抢掠的夏收之战中就又立了大功,奉命率领所部一千勇士冲阵,在乱军中硬是杀透重重夏军阻碍独骑凭一己之力怒斩西夏统军大将野利冲,真正是小说中描写的于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壮举,不但取得了此次斩首行动的娇人战绩,还一刀就斩杀了当时过来紧急救援野利冲的赫赫有名西夏猛将——狸奴,双射死大将咩讹埋,溃败此路夏军。

此后,唐斌统领所部将士每战都杀得一贯嚣张自负也确实是勇悍能战的西夏军闻风丧胆,以至于西夏军一闻听二郞神唐斌要来了就会惊恐退却,若唐斌旗号已经在视野中,西夏军更是哄一声撒腿就逃。就连西夏军中最有名也最自负武力的猛将也不敢逞强上前与唐斌部一战。

概因唐斌在夏收反击战中的战绩太吓人了。

在周围皆是西夏军环伺的完全被动险恶中,唐斌催马独骑硬冲,交手一记就斩杀了怒极冲上来的悍勇过人大将野利冲,一刀就斩杀了让西军无数大将暗暗畏惧的双锤虎将狸奴力量强横得可怕,耐力速度又惊人,宝刀锋利,强弓神射,防不胜防暗器,有宝甲护身,马上步下近战远射无所不能,武力堪称强悍之极,偏偏又最好集结精锐猛士冲阵并伺机在乱军中斩大将首级以击溃敌军军心,再趁势掩杀以寡击众大胜,这种种事迹和特点加在一起,西夏大将岂能不畏惧。

再是猛将也怕死。谁会不珍惜自己的命?

身为西夏大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富贵荣华没享受够,谁愿意傻乎乎冒险和明知太难斗的对手去交手搏命硬碰。

在这些前提下,唐斌平日里又谦和儒雅大方,为人处事让人感觉很舒服,不贪功争权,人缘极好,无形中是军中很有面子的人,往日从来不因私事请假什么的,对上官也从无所求,现在人家妻子娘家出了大事必须陪着妻子赶紧回去看看,第一次所求,这个面子必须得给,西军这又确实没什么事需要唐斌这样的猛将干的,所以,所部西军主将就痛快批准了。

实际上,唐斌妻子一丈青扈三娘家自然根本没什么事。

扈家庄早搬海外了,扈太公年纪更大了,但仍然活得精神着呐。只是西军这边哪知道山东一偏僻庄子的私人家事,没人关心这个,自然相信一向忠诚大宋更忠诚西军集体的“老实可爱”小伙子唐斌说什么就是什么。

但,扈三娘确实是回山东了,只是去的是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