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节勿谈国事

攻约梁山 山水话蓝天 2197 字 7个月前

让宿太尉注意的是,赵公廉和焦挺虽然在务农,但出行仍然骑战马,而且马上挂着刀剑武器,还带着个马囊。不用说了,包里装的肯定不是下地好吃喝的东西,应该是盔甲什么的战斗装备。

显然赵公廉对自身的危险处境不是无知,更不是无备。

连赵公廉下地干活都是这样了,可想而知,赵庄肯定是外松内紧,已经准备好随时迎接敢攻击来的大战。

这里可能是在戒备在附近海面游荡的海盗再次登陆突袭杀到赵庄,但显然更是在防备朝廷和官兵。

赵公廉果然不会愚忠朝廷,不会把家人和满庄的追随者的命运任由朝廷随意拿捏摆布,不会等着束手待毙。

准备好和官军厮杀了,无疑是准备由官兵挑起撕破面皮,走向朝廷对立面,不是造反也必然反了。

看看刺眼的光头,看看战马刀剑,宿太尉对皇帝下的这道糊弄人的圣旨越发不看好了,但没办法,事还得试试干下去。

他不等赵公廉来到近前打招呼,抢先指着光头满脸惊讶痛惜叫道:“公廉贤弟,你,你这是为何?”

说着一甩袍袖,重重嘿一声,神色转为悲愤沮丧无奈。

赵公廉对宿太尉这个人既无好感,也无恶感。

这人就是个有文化而可以从官场讨生活的众生,是无数以权为生的官僚中的一员,只是水平不凡,混得级别高。

弟弟赵岳曾说过:这古往今来的官场,有一类人,你说他好,不见得他能干什么为国为民的善政,可你说他坏,他又有良知,做事有人性底线,讲操守,有原则,他有知识,也可能有实干之才,但一生没干过什么亮眼业绩,没什么突出的贡献,也没什么轰动的感人肺腑的事迹,没见识过他有什么过人的胆识气魄胸襟,甚至他一生就没干过务实的事,但就是会做官,不知不觉他就上了高位,甚至能成为一国的领袖级权臣大佬之一。你若说他有过人的政治智慧,那是过誉了,他就是在当官讨生活。

这种官就是在享受权力,混体面方便的生活,这才是他当官的根本原则,为了当官而当官,能力和精力放在当官、当上待遇更好更体面的更大的官上,当国家民族陷入危难时,他既没能力挽救,也没那个胆量血性和牺牲精神为国为民去奋勇赴汤蹈火,仍是明哲保身随势而为,国家没倒,政权还可能有救时,他会坚持一下忠诚,可能振臂大声疾呼几句,事不可为,或主流坚持投降,随众温顺投降的也是他,耗费国孥,对国家发展大计无益,对改善民生无助,但他在官场总存在着且混得舒服。

一个混字就清晰说明了一切。

而官,尤其是大官是不允许混的,必须担当起破除万难领导民众走向富强幸福的神圣责任。

宿元景这样的人,在赵公廉眼里为民可,毕竟百姓绝大多数就是这样子,但当官,他不合格,当新帝国的官他不配。

这也是早就认识了并结过善缘,但赵公廉从不真热心帮助宿太尉当大官谋要职大权,更不会拉他投入新帝国大业的原因。

当然,赵公廉也清楚,宿太尉这一番言语动作表情也不全是演戏,良知在,他确实是在为国忧心无奈也在为他痛惜难过,为他的这部分真情实感至少是有一些的。

所以,到了近前驻马,他爽朗的哈哈一笑道:“太尉大人何必如此?公廉最近过得可是轻松自在之极。”

他并没有下马,只在马上郑重一抱拳见礼,又笑着说:“当年太尉在金殿上的仗义之举,公廉至今记忆犹新,这份恩情难以忘怀。识趣急流勇退务农在家,从此不和官场再有牵扯,不想太尉却突然大驾光临到访寒舍,怪不得今日喜鹊叫个不停呢。”

宿太尉一听这个,心中叹惜一声:果然,人家肯出面想见。也仅仅是处于往日那点情面。

而往日那点仗义相助的情分,人家在京城当小相时就以各种途径和方式偿还过了,早不欠自己什么了,今日登门传旨的事也就另当别论了。没有情分好讲,一是一,二就是二,就看人家到底是什么心思,愿意不愿意妥协了。这也属于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不能以私人的情义说事和定事。国家大局,朝廷危机,人家都未必在乎。强拿情义说事,人家也不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