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山铜矿的发现与开采,对眼下的大宋,意义更不一般。
而围困赵岳家的龙口煤矿的这伙西来强人的核心主体正是来自清真山铜矿,包括清真山全部六万多矿工、冶炼工、管理及技术人员、驻扎的八千军队等汉子和相关家庭,以及为矿场提供各种生产配套和生活服务的周边相关社会群体。
只这些人就有近十万户三四十万人,还以青壮为主。
这股势力团结起来一齐造反发作,本身已经是股可怕的势力,不提铜矿的损失,已经是对大宋统治的一次重创。
清真山意外发现铜矿,开始只是个朝廷并不认为有重大价值没给予重视的小矿。这种矿场是国家专营,原则上禁止私人参与。当时,朝廷派了个读书却匠人出身叫周川的人来管理矿场。此人有丰富勘探开采和管理经验,也在铜业上对国家劳苦功高,是位在大宋难得能以技术功劳换得正九品正经官帽的小官,称为清真山总管。不多的矿工是就地征调的青壮。
但,没想到清真山居然是铜储量巨大而且矿品含铜量很高很容易提纯的优良矿场。
能有这个发现,以这时代的落后勘探手段当然是慢慢发现的,也自然是经验丰富而且极有责任心的周川的主要功劳。
可以说,没有周川的细心与努力,离已有开采点很远毫不相及的清真山几个主矿脉就不会被发现。
深山中的小小矿场在周川努力下由小到大发展起来,得到朝廷逐步加深重视和支持,只三四年就发展成巨大规模,成了大宋眼下的支柱铜料供应矿场。
赵佶那时还没被赵岳搞成变态。
这位花鸟皇帝再糊涂也不会忽视清真山铜矿。周川管理得法,成绩卓著,操守好,得到极需要钱挥霍的皇帝的关注和重用依赖,不是科举读书人出身,官也破天荒步步升到从六品并且一直稳坐矿场总管,奸臣不敢动。
往日荒僻无人的清真山区汇聚了大宋朝廷从全国各地逐步调来的众多勘探采矿冶炼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及有娴熟技能与经验的青壮工人,并且随着矿场的重要性提升从周围的州府逐步抽调越来越多的精干官兵和忠勇军官组成矿场军,专门负责护矿和押运成品铜锭到东京的任务,最终形成八千军规模,其中有两千负责走黄河水运的水军和六千守矿军,军事势力堪比大宋一些军事重镇。可见朝廷对清真山铜矿的重视程度。
矿场军队总头是位老将,叫王碾,本是西军部将,也算是大宋将门出身,但属于无根无靠的寻常军中一将,在和西夏大战中英勇作战负伤,伤腿不利于在边关进行高强度长途行军骑马打仗,简单说就是不适合当边军了,申请退役回老家种田,老家就是清真山这一带,刚好赶上组建护矿军,朝廷念及功劳就顺手安排到清真山矿场当军头算是赏个能继续效力朝廷的养老地。
实际上,那时候,矿场还很小,也没发现巨大储藏量和开采价值,荒山野地的,当百八十人的小小军头,没油水,没前途,没乐趣,责任和风险却大,矿场出点事就很容易掉脑袋,压根没军官愿意来,没奸臣盯上清真山,这才轮到王碾撞大运。
清真山矿场全体造反,起因就发生在王碾这个将主身上,多年护矿有大功,结局却是悲催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