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誓言比较看重,发誓不仅仅是一句话,更多的是敬畏。
对鬼神的敬畏,不仅如此,还有他们都是有德行的臣子,基本上都是文人,圣人教诲,他们也不会违背。
不过那雕刻誓碑的匠人,却没有那么幸运了,为了保守秘密,他们只能去他们该去的地方,这样再过几年,等王著和赵普等人死去之后,除了皇帝就没有人知道誓碑的内容了。
就连赵光义都不知道大宋有这么一个誓碑,更不用说别人了。
以后除了大宋的皇帝,谁也不知道。
今天王著也没说誓碑的内容,并不算违背誓言,而且赵承嗣也知道其中一条誓言,两人说话也十分轻松。
“我也想到了,不过想不到先生消息这么灵通,咱们不说讨论的那件事,就说说官家想要办军校的那件事,先生以为如何?”
军校是赵晨是提议的,当时只是说要培养专门效忠于官家的将领,这些人也只效忠于官家。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武将有异心,也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赵承嗣只是折磨一说,谁知道赵匡胤却上心了,立刻让赵承嗣下去呈上一个折子来,并且具体操办这个所谓的军校,可是先试用一段时间。
“纯臣呀老夫真的不知道你脑袋里装的都是什么,这个军校什么的,你到底怎么想出来的,你觉得可以实行吗?”
王著远远跟不上赵承嗣的步伐,毕竟赵承嗣的思想比他先进的多。
这个时代的人思想还比较狭隘,什么东西都不轻易外传。
就比如说你想要学艺吧,那都是拜师当学徒,慢慢的才能传给你。
还有的是传男不传女这样的规定,所以举办军校,教授军人,这样的事情虽然不是惊世骇俗,可也没有见过。
军中的那些将领很多都是自学成才,或者家学渊源,举办军校真的能够培养出真的将领吗?
或者说哦即使能培养出来将领,谁又能够保证,他们真的忠心于官家,这也是皇帝最忌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