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赵匡胤的疑惑

大宋第一公子 九天枫 1726 字 9个月前

第三,根据这个郭冲的说法和《三国演义》的说法,两军的军力悬殊是很大的,有说司马懿带了二十万大军的,有说司马懿带了十几万大军的,反正至少十万,你把这个城围起来围他三天,围而不打行不行?何至于掉头就走呢?

这些都是逻辑请不起推敲,黄二和王著都是不语了,赵承嗣看着他们也知道他们难以接受,于是他换了一种口气。

“你们让我说书那就是我的观点,说的不符合你们的心意的话,你们也不高兴,说的符合你们的心意,那也不是我的我观点了,既然大家都不要争论,我直接用一副对联概括诸葛孔明的一生吧!”

其实刚才他也是职业病犯了,直接讨论起来诸葛孔明的空城计了,这个人时代的人当然接收不了,毕竟不符合现在的潮流,还说一些他们能接受的吧。

“这么说也对,当初我读史书的是也有这方面的疑虑,也有怀疑过,但是却没有想四哥儿这样透彻,那你怎么不把这些写入到你的三国之中呢,反而将他写的十分的完美?”

赵匡胤也不是一般的人,史书之类的读了不少,也有自己的见解。

“二哥,世人都需要一个偶像,诸葛丞相的光辉形象在民间早已经神话,更是文人士子的榜样,有这么一个榜样于人于国都是好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树立一个标杆,让人去追求,这样的事情是经常做的,但是说出来的却很少,赵匡听到这话的时候不住的点头,就连王著也不可置否。

“其实我认为诸葛亮的一生可以用一副对联来形容,是这样的: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顺嘴说了一副对联,这是后世形容诸葛亮的,主要是相容诸葛亮的功绩,反正都是正面的,说的都是诸葛亮的正面的形象。

“这副对联好,我一定要上奏管家,将这一副对联刻在武侯祠前,现在我叹服了,四哥儿当真是天才,老夫佩服。”

果然王著很兴奋,这副对联说到他心坎里去了,文人谁都想像诸葛亮那样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刚才赵承嗣是颠覆诸葛亮,他不喜欢,现在是夸赞诸葛亮,他当然喜欢了。

“对这是千古明对呀,这是四哥儿你自己想出来的吗?”黄二也是拍手称好,同时还想问问这对联的来历,当然赵承嗣很无耻的将这个说成是自己的成果,反正也没有人知道自己是盗窃。

“想不到你还会对对联,不错呀,四哥儿我越来越好奇了,你说你从小在青楼中长大吗,什么都会,这比那些十年寒窗苦读士子还有厉害,不如我们来都一下对联如何?”

黄二也来了兴趣立刻提议道,而王著也点点头答应,赵承嗣以手扶额,自己怎么这么嘴贱说了一句这对联是自己对的呢,这黄二也来了兴趣,不过既然人家提议了,自己也没有理由拒绝,再说人家是客人,这客人的要求,自己能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