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很快下达了,蒋北铭帅七千榆林军即刻赶往陕西,周磊王谦祥各帅本部人马一同去陕西协助杨嗣昌。韩万涛和叶战返回榆林湾,务必在三个月之内汇集一万五千榆林军开拔陕西。
同时,崇祯给了杨嗣昌和洪承畴各一道密旨,重用榆林军歼灭流寇是一方面,密切关注榆林军动向是另一方面。
韩万涛和叶战飞马赶回榆林湾的时候已经是三月底了,两个人一回来就赶上了一场隆重的葬礼。
曾广贤已经回到了榆林湾,并且把旅顺保卫战中牺牲的烈士遗体带回来了。只不过徐田彬带着四千榆林湾战士坐的是大明福船,还没有回来。
烈士的遗体已经回家了,军校生牺牲的事情也不可能再瞒住了。军委会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并且叫上了夏天阳、史显扬和范秋明。
王华在会上几乎一言不发。他是军校校长,这些孩子都是他看着长大的,无论从哪方面说,王华说多说少都是不合适的,感情上也过不去。因此王华只有一个要求,无论如何,厚葬这些孩子是他这个军校校长的唯一要求。
早在许朗和冷天冰回来的时候就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军委会详细说清楚了,并且冷天冰一再表示,最后的命令是他下的,和徐田彬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军委会想要处分的话,那就处分他冷天冰好了。
郑江和张国栋也一再解释,现在不是要处分谁的问题,而是要把这件事的影响力降到最低。许朗在会议上破天荒的说出了韩万涛在旅顺说过的话:“既然他们是军人,他们就应该上战场,而不是只坐在学校里。”
最终军委会拿出了一个决议,把这件事公开出去,并且用最高的规格厚葬这些孩子。至于会产生什么后果,军委会的意见是承接一切后果,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郑江最后提了一个建议,为了淡化军校生的身份,所有这次旅顺保卫战中牺牲的军人一同厚葬,同时举行祭奠仪式。王华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也没有说,因为他知道这是在为整体考虑。
榆林军这次在旅顺加朝鲜一共阵亡了五百多人,五百多具棺椁停放在了忠烈祠的前面。所有榆林湾的军警政各界人士全都放假来参加这次的祭奠,加上自发前来的百姓,忠烈祠前聚集了不下一万多人。
蒋北铭不知道薛国观这么问究竟是内阁的意思还是崇祯的意思,不过在来之前,蒋北铭已经把崇祯可能问到的问题和应答都想了一遍,而且王承恩也交代过,不必考虑内阁的意思,他和曹化淳会处理的。
“薛阁老。”蒋北铭答道,“我榆林军一心为了皇上,为了大明,绝无二心。不瞒万岁和阁老,自崖山之后,吾等先祖流落海外便一直同红夷人有所往来。回到故国之后也一直着力于水师,正因如此,我们才能阻止鞑子进攻东瀛。”
“万岁。”蒋北铭把头转向了崇祯,“安南一直是我大明的藩属,目前安南南北正在作战,我们榆林湾目前也在协助他们的清都王。作为回报,清都王允许我们在安南征兵,我榆林军有很多是安南人和西洋人。”
对于榆林湾在安南的所作所为崇祯还是了解一些的,崇祯没有再纠结这个问题:“蒋爱卿,杨嗣昌那里已经同流寇打了一年了,却始终灭不了流寇。你们去了有什么好办法?”
“启奏万岁。”蒋北铭知道该给崇祯吃个定心丸了,“臣听闻流寇的战力之所以增强,乃是他们从鞑子那里得到了火器的援助。对付流寇,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苦战和招安。臣的榆林军已报必死之决心,必定会给流寇迎头痛击。只需打垮他们的精锐,万岁再下一道招安圣旨,臣以为流寇必平。”
“蒋将军此言差矣。”薛国观说道,“流寇贼性难改,张献忠数降数叛,招安恐非易事。”
“万岁、薛阁老,请恕微臣直言。”蒋北铭开始给崇祯和薛国观下套了,“流寇之所以势大,无非是百姓没有生计,吃不上饭。去年陕西河南大旱,流寇因此势力大增。其实真正想作乱朝廷的又有几人,只要我们招安后好好安置他们,有口饭吃,自然不会有人再反朝廷。”
“蒋将军说得轻巧。”薛国观有些生气,你这么说分明是在说内阁没本事,不能治国,“安置流民需要的是银子,不是空口白牙的说一说。几十上百万的流民是要吃饭的,朝廷现在哪还有这么多的银子。”
薛国观真的有些急了,当着崇祯的面有点失态,不过崇祯倒没在意,反而有些高兴。这样最好,内阁能和榆林湾掐起来对自己是最有利的。
但接下来蒋北铭的话让崇祯和薛国观都惊呆了:“万岁、薛阁老,安置流民一事榆林湾自可承担,无需朝廷一分银子。”
薛国观傻傻的看着蒋北铭老半天:“蒋将军,本官没有听错吧,你们出银子安置流民?”
“不错,薛阁老。”蒋北铭起身离席对崇祯跪下奏道,“万岁,周将军和王将军目前正在宣府大同屯田,微臣窃以为万岁一定是了解的。我们可以将那些流民安置在两地屯田。还有,万岁,微臣前些年给万岁也看过天下之图,大明的海外还有数万里广饶的土地,我们也可以把那些流民送到那里去居住。一来可以为我大明开疆拓土,二来也可以解决流寇问题。而这些是不需要花什么银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