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府徐庶住处,油灯燃燃而起,在无尽黑暗中出现一丝光明,将徐庶的脸不断的放大,在身后的墙壁上恍惚出影子。
油灯下,徐庶手持着竹简一字一顿的阅读,研究韩非子的心血精义。十五岁的徐庶正是一个蜕变的年纪,他就像一张干净的白宣疯狂的吸收着。
从来没有接触过这般文卷的徐庶淌洋在竹简的海洋,幸福的快要呻吟出来了。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全篇都是讲的权术势的帝王思想。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算是完善了法家思想。纵观中国古代史,只要是杰出的政客莫不是法家之人。
乱世即将到来学习韩非子无可厚非,这已经不再是帝王之家的专属了。徐庶抱着竹简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攻克。
这一世有嬴斐的刺激,让徐庶更加的努力了。如今因缘际会拜了蔡邕为师,可以说徐庶一趟洛阳之行完成了鲤鱼跃龙门之举,以前的落魄到如今完成了逆转。
蔡邕之徒,绝对的高大上。
灰暗的灯光下,青年埋头苦读没有一丝的浪费时间。徐庶对于这一次机会看的很重,因为他清楚这一次机会的来之不易。
最开始蔡邕看上的绝对不是他,而是七步成诗惊艳了天下的少年。徐庶有理由相信,若不是自己的存在,嬴斐绝对会拜在蔡邕门下。
这等于是给了他徐庶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几乎就在瞬间,当时的徐庶就明白了嬴斐的打算。徐庶也是仁义之人,对于嬴斐的这般举动铭感五内。
常言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报恩的方式有许多种,徐庶心里清楚他一条都不具备。想要报答嬴斐此恩,只有不断的让自己强大,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有机会报答。
关于徐庶的努力,蔡邕自然是看在眼里。此时此刻的蔡邕内心深处也算是认可了徐庶,其人不仅性格沉稳,资质上佳而且还好学不倦。
这样的弟子难找,没有运气的话,就算是找遍天下也没有办法。看到这里,蔡邕不由得心里乐开了花,对于这个白捡的徒弟多了一份由衷的喜爱。
错失嬴斐的那一丝遗憾彻底的随风而逝,全部被衣钵弟子的上进所填满。窗外的蔡邕轻手轻脚的转身离去,眸子里全是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