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张岱在帝都21

明末球长 一脸坏笑 4445 字 11个月前

这也造成了一定的小混乱,但许多人都心照不宣的照做,甚至故意如此,这都是为了不留山头。

没什么某某口的长老就可以对某个事务完全掌控,有着海量资料下,一个长老想了解一件事用不了多久。

当然了,大多数时候,某个项目还是有着几个人负责,吴名不是每天都去帝都日报,而是每周召开一次“每周舆情研究会”,对这些情况进行疏导和联络。

目前来说,帝都还是喜欢稳健的,除了偶尔会报道一下越南由于本身就是蛮夷,虽然表面上打着我天朝的各种文法规矩,但到了关键时刻,还是暴露了其蛮夷本质,弑父而登王位这种行为,足以让未来的评书说书人忙活上十年,至于什么越南美女多,田地多之类的宣传,那就和后世酒吧艳遇多,乌克兰金丝猫丰乳肥臀又开放的谎言差不多了吧。

吴名还是很喜欢目前的工作的,他觉得自己就好像一个牧羊人一样,只不过他这个牧羊人使用的是舆论武器进行工作,将人民朝着“正确”方向引导。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他们目前的敌人太弱,对于文化侵略缺乏防备,当然了,在粗放式的计划下,中国周边的小国哪怕再困难,也建立自己的文字,其实就是南北双棒外加日本越南,就是害怕被吞并啊。

但是细腻的文化产品侵略,就是毫无办法了。

目前来说,在日本这个主要攻击目标下,漫画这个通俗易懂的产品,已经以及其廉价的方式进行了大规模的倾销,当然,由于缺乏“古代化”的人数,许多后世的经典作品不可能直接端上去开卖,长老们赤膊上阵慢慢修改也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好在正在组建的部队还是很管用的,起码文字工厂这个东西,一旦出现,那么效率还是很高的。

后世的好莱坞剧本就是高度工业化,分工化的存在,长老们虽然不在其间,但多数还是了解的,但由于制度原因,各国都无法学习,因为学习了就意味着各国原本的影视界权力人物的消亡啊。

但是这不妨碍长老们也可以有样学样组建这样的队伍不是。

在这个过程中,最喜欢收编的反而是那些说书人,这些人也许阅读量不足,但绝对的会懂得说故事,因为不会说就得饿死。

当然了,吴名还是很开通,对于下面的人有事没事跑来拍马屁还是很喜欢的。

比起过去那简单的陈设,吴名的新办公室却是敞亮的多,而且也开始了升级,且不说里面的文化水平到底如何,这里的东西是可以惊动后世的博物馆文物部门的。

作为唯一了解的唐伯虎,其实此人的书画在死前根本不值得多少钱,这种科举败犬的东西谁会搭理,真正出名,还是后世被吹捧起来的啊。

而各种廉价收买来的古董也都各有出处,如果不是太忙了,而文化部门真正的工作是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的同时,在里面塞入私货,那么吴名早就去想办法把敦煌给挖掘出来了。

敦煌作为中国历史上文物被掠夺最惨痛的见证,绝对是长老们关心的目标,不过要挖掘,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那是从一丝一线外加那些壁画都必须进行保护,没有大量的人手是做不到的。

后世的历史上,敦煌莫高窟的书卷文物被廉价买走,而那些壁画被拓印走,也是完全不顾损伤,大量的伤亡损失下,几乎难以抵偿。

当然了,有样学样的长老们以及在帝都旧城区规划出了卢浮宫,未来等到天下统一,无论是欧洲的古建筑,埃及金字塔,南美的阿兹特克金字塔,基本上都是长老们的狩猎目标了。

故宫存国产,卢浮宫存进口嘛。

不过,吴名还不算庸俗的人啊。

他低着头,狐疑的看着这篇文章。

《真相调查,江南某缙绅吐露准备如何欺压北方百姓》。

标准的标题,开头的引述,之后逐字逐句的批驳,最后就是将文章升华到,非财富的创造者,儒生群体们,天然向往的是分配财富,让财富流入他们的手里,进而导致了他们对于财富创造者的天然仇视。

山几道似乎发现了什么,说道:“可是大明朝对读书人也不坏啊。”

张岱淡淡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本就以有德者居之。”

山几道都高兴坏了,说道:“您是说崇祯失德?”

张岱敢这么说,回到江南几乎就别想见人了,马上正色道:“先帝自然是有德之人,奈何神宗时候,皇上就不再管事,积弊到最后,谁也无力回天了。”

山几道当然不信这套论调,不过张岱却是马上将话题转回来,说道:“天下治人,首先是秩序,只有长幼有序,官民有序,良贱有序,才能富国强兵,国泰民安啊,那死囚本来就是不良顽劣,犯了死罪,却是理当处死,现在却发回重审,那么天下有多少劣徒,还不都想着如此不肯招供,只求保命,全都开始鼓噪喊冤,那天下大乱,不就是在将来吗。”

山几道说道:“所以,哪怕有冤……”

张岱吼道:“怎么可能有冤,那就是个……”

山几道一笑,说道:“好的,我明白了,稳定压倒一切,对于既得利益者们,不可能喜欢改变,连一张椅子都要死人,这……”

山几道记得,这椅子说的可不是坐的椅子,而是那种老爷们的官椅啊。

长老们所说的话似乎打通了印象,山几道点点头,说道:“多多报道各地商人不同的想法,也是我们的任务,那么现实还有什么要说的呢。”

张岱倒也是紧张了一下,这帝都日报读者数万,倒也不是简单的小报,他想象不到帝都日报与太阳报之间的关系到底有多紧密,还是认为只要是操弄文字,就意味着高明和高度。

在某人出现之前,文人的地位可以说高到无以复加,哪怕无能无耻,也有的是办法遮掩,关键是掌握话语权。

原本朝廷的邸报就很有些舆论的掌控味道,那可是妥妥的在文人手里,而现在,这报纸却是个新生事物,但似乎问了许久,管事的人连个功名也无,真是有辱斯文。

早晚把这些泥腿子杀了个干净。

按照山几道的说辞,帝都日报在帝都很受好评,许多长老每天早上都要读一份儿,这几乎就相当于奏折一般,是长老们了解民情的选择之一。

他当然也不会说,长老们都有自己的内参,而且大部分人更喜欢在女秘书的帮助下在床上吃着早餐。

张岱更是抖擞精神,他倒是对更进一步不感兴趣,几十岁的人了,荣华富贵早已是司空见惯,长辈里有首辅,有兵部武选司,不缺钱啊,只求长保富贵。

至于更进一步,朝为田舍郎,夕为天子客,进入朝堂,张岱虽然也有点想法,但还真的不是那么热心。

但是还是那个问题,现在的江南就好像住在楼下的老汉,楼上的小伙子每天晚上重重的将鞋子扔在地上,让他苦不堪言,但是更狠的是,扔了一只鞋子后,另一只迟迟不到,让人不知道如何是好。

江南的财主地主大商人基本上都在冰火两重天之间盘旋,一边是大军压境后全家杀光的可怕景象,一边是帝都的生意繁华似火,他们的想法,却是标准的东食西宿了。

说齐国有户人家有个女儿,有两家人来求婚,东家的男子长得丑陋但是家境富裕,西家的男子容貌美但是家里很贫穷。父母犹豫不能决定,就询问他们的女儿,女儿说:想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宿。

这种事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有着无数实例,比如最经典的……

反正就是这样。

无数人想着掠夺了帝都商品的货源,发现得不到后,就转而开始在地方上滋事,想着一点点吃下这些生意,对于这些家族,也是无可奈何,有了好的财源,你不去争抢,自然有人去争抢,人家抢到了,强大起来,反过来挤压你。

所以穿越小白们想象中的,我躲在一个地方种田,崛起过程中无人敢于欺压,官府会帮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