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机会欠缺

明末球长 一脸坏笑 4438 字 9个月前

他的楼房内,被扔进来好几石头,上面包着纸,歪歪扭扭写着血债血偿之类的话。

接下来,长老们自然出手了。

无数江湖好汉,积累了无数案底的家伙,在唾骂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想不到你个浓眉大眼的铁拳无敌也投靠朝廷做走狗啦,我呸……”纷纷被送入黄泉。

不讲江湖规矩的赵棒槌,却是坏了无数读书人的前程,在读书人圈子里的名声并不好,对于读书人来说,如同大明朝朱元璋时代,对贪官甚至要剥皮填草,但有什么用,因此忍忍就是,不过对于赵棒槌这样油盐不进的酷吏,自然是要等着将来,写各种小说歪曲他了。

当然了,目前来说,帝都很好的执行了长老们定出的原则,财富的消耗者越少越好。

什么是财富的消耗者?那就是财富的创造者相对应的人了。

从根本上来说,是所谓的服务业。

其实许多服务业,都是必不可少的,必然说算命,如果你从封建迷信角度,那自然是要打击。

但从心理医生角度,算命先生都有一双毒眼,一张可以把死人说活,活人说的将女儿嫁给他的嘴,却是可以把一个不得志的男子,洗脑成我一定会成功的潜在传销分子……

这种情况下,还真不能说没有。

今天,赵棒槌要见的人,却是一个媒婆……

当然了,不是那种职业媒婆,而是工作中的一位老大姐,在执法工作者,三教九流的坏人都不少,而这些人五花八门的捞钱手法也不少,自然也有用妇女乃至于孕妇开路,那位大姐是社会福利院的,可不是从前的那种魔鬼地狱,而是收养那些鳏寡孤独,想办法照料的人,人是好人,但就是……

要给赵棒槌介绍对象了。

赵棒槌本来无所谓,其实他有的是机会脱单,起码好几次,但都被工作耽误了,其实作为大队长,他绝对缺不了女人,但长老们管得严,对他这样的“干部”也是三令五申,他也渐渐明白了一个官身有个靠谱的女人,有多么重要。

吃饭的地方是一处仿膳。

帝都的仿膳,已经逐渐形成了几个品牌,还有几个逍遥派,在自己做着小生意。

一个字儿,贵。

哪怕是长老们,在吃了几次新鲜后,也就不去吃了,毕竟虽然吹的花团锦簇,但以营养和均衡来说,按照食谱进行饮食也是非常先进的事情。

马大姐说了一通对方姑娘是南方来的大户人家女儿,反正家室不小,自然不能薄了人家脸面,思来想去,赵棒槌换了一身新衣,身上戴了一个象征着新贵身份的五角星戴在胸口,这是完成了一次新生活教育的纪念品,被许多人得意洋洋的戴着,以区别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

这当然也是一个策略,戴着的人,你总不好意思随地吐痰了吧,可怜的长老会,对于人类的要求已经降低到这种程度了啊。

仿膳的位置是在距离西单很近的一处居民区,由于商业价值很高,因此买下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把房子租给了生意人,也算是双赢。

在这里吃一顿,哪怕就是几个人吃,也几乎相当于他一个月的伙食费了,嗯,是的,赵棒槌的伙食补助其实不低。

不过,当他走进那间常春阁的时候,怀疑的看了看,自己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不是相亲吗,相亲不该是自己,马大姐,还有对方的媒人父母,再加一个小姐,最多再多一个仆人什么的,已经是最多了?

赵棒槌是孤儿。

河北虽然日子一天比一天兴旺,但是相对应的,各种机会也在减少。

这个世界上没有傻子,傻子是无法延续自己的dna的,好吧,除了地主家的傻儿子外,是无法延续的,这就导致了,傻子起码不多。

帝都里,先富起来的人基本上很难再回到过去的日子了,甚至和老脑筋的那样,买块地做地主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土地的价格问题。

后世的房地产,有一个许多人都不了解的术语,租售比,大体意思就是你买下这套房子的本钱,如果出租的话,每月房租和总价的比例,最高到了500倍,也就是500个月才能收回成本的话……

也就是说,一套800元月租的房子,其房价最高到了40万,已经超越了地产泡沫,成为了终极泡沫。

而在明时代,这租售比的回报极其高,虽然是一年才收租一次,但架不住各种回报稳当还大,佃户对地主的依附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经济,而是人身依附。

事实上,李向前在河南的工作队,发回来的最多的抱怨和控诉,居然是少林寺趁着现在这个权力的空档期,不断的侵蚀地方,霸占巧取豪夺土地,更疯狂的压榨老百姓。

嵩山最大的地主是谁?

方圆数十里百里都是少林寺的土地!而这些号称“六根清净”的和尚们,居然明目张胆地宣称自己有“初夜权”,告诉佃农们说,有好媳妇的租好地,没好媳妇的租坏地,没媳妇的没地种,公然乱搞女人还不给钱,结果害得少林寺附近农民的女儿嫁不出去,儿子讨不到老婆。

这就是利用占据了仅有的生产资料后,可以从经济霸权进而占据人身霸权的过程了。

河北因为地近帝都,以及多年各种乱贼入关,因此相对好一些,不过人口的压力下,本身,哪怕是自耕农,也不过有一两亩土地,而大量的帝都官僚士绅,才是地主的主力,当然了,时间久了,官员下野回家,自然管不了这地,因此渐渐都被握在许多大家族手中。

但是,好的工作机会也不是那么容易得的,当然了,乞丐混混什么的,在长老们绝佳的策略下没有了出路,而虽然铁路基础沿线修筑完毕,公路开始修建,想要挣的比其他人多,就得多在城里找机会出力。

以那些顺军老兵为代表的人,许多人没有回去凋敝的陕西河南,而是在河北这地方扎根,他们虽然并没有太先进的农业技术,但他们有长老们发下的退伍金,也算是另一个层次的杯酒释兵权,这些人有些从善如流,接受了长老们的技术援助,开办了不少小型农场,当然是以小投资的养鸡场为主,生产出来的产品几乎可以做到完全消费。

不过,三个月就有五十两银子赚的活儿,还是不多的。

小郑是典型的北方人,故土难离,因此虽然知道去外地可以开荒地,但仔细计算下,还是觉得到处找活儿干划算的多。

小郑话不少,不过在拖拉机上,嘟嘟嘟的声音,外加上下的颠簸,自然无人可以好好的谈话,不过这东西的速度倒也不慢,七拐八拐就到了原位。

回了农场,人人都觉得稀奇,自然来研究一下,很快就有人想到这东西的重要性,直接就要求樊拯拯将这个东西交给自己管理。

樊拯拯拗不过,只能照办,不过,心中的芥蒂是免不了的。

他皱着眉,不管什么,看着小郑教那几个年岁不小,嘻嘻哈哈的人开车。

不过他们自然是一副懂了懂了的表情,却是彼此毫不在意,却是在商议,开拖拉机,一个月该要多少月钱,一个月十两是打不住的吧,不然不给钱就把拖拉机卖掉,再让他姐姐求一台就是,反正……

好在一切还算顺利。

樊拯拯忍耐下来,过了几日,一切顺利,而小满子的修路大军也开始路过农场,自然要跟当地借人等事情。

樊家的人却是在帝都混过,自诩皇亲国戚的他们,在帝都自然没有吃过好果子,到了这里就趾高气扬起来,尤其是他们很快发现,主持人居然是一个太监,就更是抖了起来。

大明完蛋后,帝都的太监自然没有以前嚣张,事实上整个崇祯朝时代,太监们确实也没有以前嚣张,全都低调的很,当然了,对于这群身体有残疾,但受教育水平不坏的人,长老们还是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尽力安排,可没有什么歧视的感觉。

不过,在这些人眼里,却是趾高气扬的很,直言你是谁家的太监啊,我们家可不是一般人云云。

小满子没有搭理,只是摆摆手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