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靠垄断赚钱了,只能用扩大规模和生产效率来谋取利润,以数量和质量来从市场中赚取更多的钱财。
于是这一办法使得民营铁矿大为增加,大宋铁矿数量一跃达到二百余处,单单是东京城和神都城两地的冶炼之场便有四十七家之多!
最关键的是,大宋无论怎么生产钢铁都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大宋各个工厂的机器已经官营的兵工厂和负责铁路建设的路政院每年需要的钢铁数量何止万巨?!
大宋虽然钢铁产量在逐年增减,但却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过低,虽然已经超越了前朝但这是不争的事实。
全面建设中的大宋每年消耗的钢材达到了数百万斤,所有开采出的铁矿全部简单的高炉冶炼成钢材销往大宋各地。
无论是民营还是官营铁矿或是冶炼场都是赚的盆满钵满,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的税收同样产生了暴增,最高兴的人便算是老倌包拯了。
而大宋的盐税被废除之后,单单是仅剩下的铁税便能支撑起原本的盐铁两样税收,谁也不会再对免除盐税这件事说三道四。
随着格物的发展,随着读书人的增加,随着民智的不断开发和消息传播的迅速,盐税的取消势在必行。
赵祯主动取消盐税为的就是避免日后的尴尬,学堂中的孩子在稍有学识的老师教导下,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能自制可食用的粗盐,这样下去只能是丢的朝廷脸面。
盐税的取消让大宋的百姓惊诧的同时更加的对赵祯这位君王感恩戴德,盐税乃是关系百姓的税收,和农税一样左右这大宋百姓的生活。
随着盐税和农税的取消,百姓的手中拥有更多的钱财可以只配,再加上不断增加的收入和繁荣的市场,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而这种情况下百姓们买卖的商品都会以各种各样的税收形势进入到朝廷的国库中,大宋的苛捐杂税少了,但商品税却没有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