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赵祯对吐蕃一战准备的是相当充分,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战争,还是一次实验,一句对这个世界宣布“改变的是时间到了”的宣言。
冷兵器与热兵器之间的碰撞,战争模式的改变只存在于大宋这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其他还在使用兵器,甚至是保持游牧或农耕的文明都将会被这次战争所震慑到。
赵祯从来都不相信国虽大好战必亡的事情,只要是绝对能够胜利并且能给大宋带来利益的战争,就会亡国,只会让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
这个世界上没有某种红利能够比得过战争红利给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的多,每一场战争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从上古时代开始,战争就在人类文明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贡献,没有战争,华夏的土地就会有如今的辽阔,没有战争,人类文明便不会从石器时代向青铜器时代过度,更不会向铁器时代,封建时代,甚至是帝国时代过度。
战争或许会使一个文明消失,但一定会使另一个文明进步,眼下赵祯所处的便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封建时代,一个没有那么多精神圣母的时代。
这就是血淋淋的历史真相,当华夏文明没有办法通过强大的武力保证自身安全的时候,一切的美好和财富都将化为泡影。
后世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现在赵祯就恨不得对那些参与过侵略华夏的八国土地实行“三光政策”。
三才已经在赵祯的身后站了好久,直到赵祯转头被他吓了一跳之后才赶紧躬身道:“官家,王韶求见!”
赵祯瞧见了三才脸上的惶恐,帝王之怒伏尸百万血流漂杵,每当自己想起后世的种种屈辱时,身上的怒意便会不自觉的浮现,即便是做了这么多年的帝王依旧控制不住。
历史系出身的赵祯最不愿意看的便是近代史,但当初的教授却极力要求他们必须看,不光要看,还要刻进心中,留下刀砍斧劈的痕迹,让这段历史一旦浮现便会出现蚀骨之痛。
因为忘记历史便会重演历史,这是在让后辈记住曾经的耻辱。
所以在赵祯发现自己成为大宋官家之后,对外部的威胁极为忌惮的原因,他知道宋朝的灭亡是多么的悲惨,华夏文明在那时出现了断代,十万人跟随皇帝投海是怎样一股悲壮和绝望?!
这些他统统了解,至于西方列强,在这个时代还在欧罗巴的土地上孕育,他们不光还没成长起来,甚至连苗头都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