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纠缠

宋缔 我欲乘风归 1144 字 9个月前

走私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是最赚钱的买卖,这一点贤觉清楚,吕夷简更清楚,在这个时代的走私不光是绕过关卡避免向朝廷交税那么简单,更是为了暴利而存在的行当。

贤觉和吕夷简之间不过是寥寥数语,但双方之间都是心知肚明,走私这东西最赚钱的不是一般的货物,而是不能出现在明面上的东西。

大宋和吐蕃之间的榷场已经有很多东西不能买卖了,原本畅销的吐蕃货物在榷场几乎消失得一干二净,即便是有也没人敢买卖。

不是不想买,而是不敢买,赵祯已经下旨,对吐蕃的大部分货物禁卖,即便是一般的东西也要收取惊人的税收,如此谁还会去买吐蕃的货物?至于大宋的货物也有许多无法出售,铁器,成药,棉衣,毛衣,甚至是药材都不得售卖,更别说牛筋,牛角之类的军需品了。

吐蕃人最需要的茶叶虽然能卖,但价格高的吓死人,吐蕃的商人极少有能买得起的,而多是依靠走私获取。

大宋的茶叶在哪里卖不动?别说是吐蕃,便是在西域也能卖得动!

大宋的西域和唐时的西域大为不同,唐时的西域已经成为大宋的新疆路,无数的商贾往来与此,并且朝廷还在新疆路的主要线路上修建了城池关隘。

大宋现在的西域已经向西推进,只要是铁门关外的西方便统称为西域,其中也包括塞尔柱王朝。

塞尔柱王朝,往西的欧洲地区都是在西域的范围之内。

从吕夷简的话中贤觉就知道,吐蕃已经在和西域通商了,而来自西域的货物在大宋最为抢手,宝石,香料,毛织的衣物、金银器物、战马甚至是奴隶。

而东西中有些是不能贩卖到大宋的,有些则是要收取高昂的关税,商人自然是不希望缴纳太多的税费,毕竟这些都是他们千辛万苦带回来的东西。

但朝廷法度就是这样,买东西要收税,买东西同样也要收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税费的钱加在商品的价格中收买。

所以西域的货物在大宋的价格很高,并且有些东西还是有价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