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情对她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契丹这样强大的部族也需要归属感,也需要在大宋在华夏扎根,无论承认与否,契丹都是华夏文明中的一部分,他们的祖先便是华夏的一部分了。
华夏的历史本就是不断扩展,不断包容的历史,原本的华夏只有中原,加上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四方之夷”,组成了所谓的“天下”。
华夏文明就是在和四方之夷碰撞,摩擦之下才形成今天的局面。
到了现在的大宋,南方已经被大宋开发出了不少的鱼米之乡,“岭南”的这一代表荒蛮,落后,愚昧的称呼已经被江南所取代,成为大宋的天下粮仓。
江南不光出产大量的农产品,还是大宋粮食的主要集散地,来自南海驻地的粮食几乎会先运到江南再往被贩卖。
南蛮这个词只有在北方人在生气骂街的时候才会对南方人冠以的称呼,寻常的时候只会称其为南人,同样北狄也是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蔑称。
南北差异,东西之别形成了大宋特有的地理排斥,这是赵祯不希望看到的情况,朝堂之上便是如此,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朝堂居然抵触南人,抵触来自南方的官员。
原本还是并不怎么抵触北方人的,但现在也开始出现北狄这个称呼了,只有在真定府以南,荆湖以北才不被抵制,什么时候大宋开始出现这样的地理歧视了?
赵祯后来才想明白,这恐怕就是民族碰撞融合以及疆域不断扩大的所导致的。
地域的差异说到底是民族之间的差异,是人们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寻找殊同的办法,赵祯忽然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一个自己把华夏各族聚集在一起,拧成一股绳的好机会。
所谓的华夏一直都不是单独存在的汉家民族,相反而是各民族的融合总成,在赵祯的印象中,少数民族在后世不光有和汉族同等的待遇,甚至有不少的优惠政策,他们是共同组建华夏和中国所必不可少的存在。
合则两利,斗则具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