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是一个能自给自足的地方,在唐时便是如此,经过崩溃之后的吐蕃人明白一个道理,分则覆灭,合则依存。
大宋对吐蕃也是一个尴尬的存在,高原屏障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只有国力和人口强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才能全面压制吐蕃,才能让吐蕃崩溃。
任何计谋在现在的吐蕃面前都是毫无用处的,之前黑手曾经在吐蕃使用离间之谋,但很快便失败了,而且损失了不少的人手。
蔡伯俙这才明白,对付现在的吐蕃根本就没有别的办法。
随着国力的强大,大宋的内部矛盾越来越多,赵祯已经开始看到了膨胀之后带来的隐患,所以他才把大政交给赵旭处理,而他主要是对付国内不断出现的矛盾。
赵祯是个正常的人类,没有办法把一个王朝的所有事物抓在手中并且处理的井井有条,虽有中枢的辅助,可中枢依旧是属于大宋的政事处理机构,能做的也只是执行而已。
中枢在大事上并没有决定权,更多的是把繁琐的政事上报帝王由帝王处理或是决定,赵祯好不容易把文官的权利进行划分,绝不会把他们的权利扩大。
朝廷政事交给赵旭处理可以锻炼他的能力,亦可解放赵祯的身心,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内部矛盾。
这些矛盾在奏疏中是看不见的,但却实实在在的影响了大宋的发展。
文化改革,思想的碰撞,种族之间的隔阂,等等这些都是内部矛盾,生产力的解放,科技的发展如何能在奏疏中详细体现,如何能得到朝廷上下的重视?
虽然不想承认,但赵祯明白,现在的自己就是大宋的“救火队员”在矛盾还没有引燃大宋这堆硕大无朋的“干草堆”之前扑灭隐患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炭火不时的发出“噼啪”的爆裂声,萧挞里看着已经开始发黑的牛肉有些担忧,轻轻的拉过萧仁让他和宫人玩耍,自己则是倒了一碗解腻的北苑茶放在了赵祯手中。
“官家,这是福建路转运使蔡襄督做的北苑小龙团茶,解腻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