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难民浪潮

宋缔 我欲乘风归 1128 字 9个月前

这在大宋将士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但在天竺人的眼中最正常不过。

高高的木墙已经筑起,这是粗壮的木头直直的钉在土地中而形成的栅栏,木墙又坚固又粗壮,至少对于天竺的难民来说是这样。

在木墙之后,云南路已经开始修建石头的城墙,苏轼对待边境上的骚乱采用了最简单的办法,断绝一切往来的可能。

天竺难民不是要进入大宋讨生活吗?那就断绝你们进入大宋的可能,顺便为边防做准备,万一哪一天大宋和天竺开战,强大的边境线和边墙就是最好的防御手段。

苏轼知道,大宋和天竺之间还没到兵戎相见的时候,天竺人现在是自己害自己人,这种另类的手段实在让人费解,对于大宋来说,每一个人都有价值,都是一个劳动力,岂能这样戕害?

修建边墙几乎是华夏王朝消极防御的代表,大宋拿下燕云之后第一件事便是修缮长城,这几乎成为中原王朝的必修课,当然这与华夏的习惯有关。

只要是对待外部势力,汉家王朝一般采用的都是消极防御的态度,尤其是在面对弱小的外部势力后更是如此。

与此相反的是,唐朝,这个汉家的盛世王朝王朝却自始至终没有修建过长城,只是依托原有的长城基础实行积极防御政策。

唐朝疆域辽阔,拥有漫长的边界线,跟多个外族势力直接接触。可以说边疆的情况十分的复杂,但即使是这个情况,唐朝却不修长城。

在中国历史上修建长城基本都是中原王朝的必修课,大宋在夺取燕云之地后第一件事就是修缮长城。

自周以降便已经开始修缮边墙的制度,到秦的统治,秦始皇把过去燕、赵几个国家的长城给连了起来,这才又来后来万里长城的雏形。

唐朝之所以不修边墙,靠的就是积极防御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