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们愿意相信这些?一来赵祯确确实实这么做了,二来当年燕云之战,赵祯与耶律宗真在战场上以盾为案,以将士为舞,以器鸣为乐,相谈甚欢,耶律宗真回营后常对左右道:“恨不能与兄同朝!”
由此可见双方之间是互相肯定的,所以契丹人对赵祯并非是充满恨意,有佩服,也有好感,单单是大宋把种痘之术传给契丹,便证明大宋皇帝性温和,慈爱天下百姓。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是赵祯统计契丹人口的一个办法,毕竟种痘的可大多是大宋派出去的医者…………
不过这些都是契丹人所不知道的,即便是大宋朝臣也大多不知赵祯的用意。
而现在契丹归降大宋,也在情理之中,根本就是被闭上绝路了,大宋皇帝也不应该赶尽杀绝,毕竟对于大宋来说最在乎的便是史书中的名声。
毕世杰正是看重了这一点才会归降大宋,因为他知道,大宋绝不会为难契丹人,至于大宋用什么办法让契丹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老老实实的带着,那就是大宋皇帝自己该去头疼的事情。
在毕世杰看来,这更像是一场交易,毕世杰这个朝廷宰相与大宋皇帝之间的交易,双方心知肚明,但却永远不会点破,至于萧挞里,她即便清楚了又如何?大势已去。
开始的时候萧挞里还不疑有他,但在看到巨大的呼伦贝尔城后,大军并未停下,而是依旧保持匀速向前而去,无论是前面的二十万大军,还是后面的四十万百姓。
速度不便,没有安营扎寨,更没有加速冲刺,一切的一切就像是回到了自家的城池,队伍很长,后面的百姓根本不知道情况,只是跟着前面的大军走而已。
当萧挞里看到呼伦贝尔城的巨大城门缓缓打开的时候,她便停止呵斥,皇家的车厢已经被锁住,他根本无法打开,更为重要的是萧仁被毕世杰抱着骑在马上。
萧挞里静静的坐下,此时她才知道为何毕世杰积极的配合她进行所谓的南征,她被骗了,被一直相信的臣子背叛了。
契丹人最后的尊严没有保住,如同温顺的羔羊进入了大宋的呼伦贝尔城,从这一刻开始,契丹亡国了,不用大宋皇帝征伐,不用今日厮杀,大宋在最后不费一兵一卒的拿下了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