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尉本着宁愿得罪使者也不愿触犯军法的态度坚决的采用“拖延战术”,一面好吃好喝的招待,一面派人飞报呼伦贝尔城。
过了乌孤山之后便是一马平川,快马行军不过六天时间便是一个来回,但十几天的时间小校尉也没等来消息,这让他很纳闷。
在山上快把山林之中的野味打完的使者已经开始“偷溜”,单单是小校尉抓到便有三次…………除了承诺他们“快了,快了……”没有别的办法。
但很快他等来的不是传递的消息,而是十万大军!
十万大军从草原尽头出现,带着惊人的气势行至乌孤山口,乌孤山的守军立刻派人前去迎接,并且提供帮助,这一看便是出征,而且出征的地方就是阻卜部盟使者来的地方…………
乌孤山说是乌骨敌烈统军司的屏障,事实上却也是大宋的疆土,所以才会有大宋的士兵驻防。
和乌孤山西面的北戍司不同,乌骨敌烈统军司与呼伦贝尔是最先主动臣服大宋的部族,更是见识过大宋的力量,这段时间里他们归附大宋的最彻底。
乌古部的塔赖城,皮被河城全部接受了汉化,大宋对这两处城池的改造不亚于呼伦贝尔城,原敌烈部的河董城更是仿效呼伦贝尔城重新建设。
俩部族之间在段时间里迅速被大宋汉化,从生活方式到文化传播以极快的速度与大宋靠近,城中甚至出现了勾栏瓦舍之地。
大宋的商贾往来,衙门中的宋人官吏,以及城中驻守的士兵皆是宋人,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草原想不改变都难,虽然也有矛盾冲突,但大多是文化上的冲突,在强权面前几乎很快就烟消云散。
因为草原部族开始妥协,北戍司军战胜阻卜部盟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草原,现在的乌古部即便是想要对抗大宋也是有心无力,他们如同刀俎上的鱼肉,只能任凭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