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该来的还是来了

宋缔 我欲乘风归 1126 字 9个月前

大宋的脚步有多快?其实只是领先于这个时代一点点,并不是很多,原因也很简单,新的学术体系,社会体系还没有诞生,一切都始于懵懂中的利益追求。

大宋的工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即便是有了蒸汽机,依旧是为了追求效益而生的东西,至于工人的待遇,赵祯只能用呵呵两个字来形容,原本的用工荒之后,现在的大宋百姓已经习惯了去工厂中工作,工厂也不负众望的成为大宋吸收流民的最佳场所。

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力,资本也开始了对土地进行了买卖,迫使更多的人进入工厂中讨生活,于是大宋的人口成为了一种红利,他们是购买力的基础,也是工厂中廉价劳动力。

但至少眼下的情况是只要是宋人,只要你清清白白,就不会再遭遇饿死的处境,并且常年积攒下来的工钱还是可以活的不错,至少有一些积蓄。

只不过相比工厂的东家,他们依旧活的如同贫民,这便是事实!随着商人的社会价值和地位的提高,朝中官员们开始担心,这些商人是否会成为大宋的另一个强敌……

这是赵祯自己亲手制造出来的全新阶层,虽然他们本就存在于华夏的历史之中,可原本的商贾地位可是被才在烂泥里的,士农工商,农人的地位相比手工业者和商人不知高出多少。

可现在,农人在失去土地,变成手工业者,而商人则是骑在手工业者头上的!

士族阶层便开始担心他们的地位是否会被商人取代,毕竟相比他们,商贾有着庞大的资源,他们有钱雇佣学识精深的人为后辈讲学,有钱购置大量的书籍,同时也有一定的政治资源。

于是反弹出现了,最近赵祯收到的奏疏有很多是官员商贾的,或是说他们压榨工人,逼死工人的,或是说他们不利于大宋,只知趋利,或是说他们培养出的子弟在朝中结党营私。

反正朝野对商贾的讨厌已经深入骨髓,仿佛他们是在吸取大宋血液的蚊子,所以商虫这个全新的词语出现了……

赵祯从皇仪殿的御座上起身,屋中的仙客来非常好闻,这让他想起了欧洲,想起了工业革命,想起了最先经历革命阵痛的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