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大宋资本已经成长起来,他的发展十分迅速,而且有着一种超乎想像的奇怪模式,家族经营,行会联合,商会集中!
这一点在宗室和将门的商贾之中却是看不见的,民间的商贾在一开始面对宗室和将门的时候遇到了压力,但他们胜在人数众多,而且肯相信“队友”,团结一致。
做生意讲究诚信,讲究童叟无欺,可若是以为他们就这点本事实在是小看了大宋的商贾,即便是赵祯都有些小看了他们,大宋的商贾早已富贵起来,一旦富贵便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体质。
而这些民间商贾富贵起来之后,便开始了进步,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理论上都跨越了新的高度,他们会独壁蹊径,择地治生,这在华夏历史上有着无数的成功经验,比如“范蠡三致千金”“猗顿西河速富”“卓氏远迁致富”等等。
单单是这样的另辟蹊径便可以了吗?好点子终究是会有人想到的,于是这些大宋的商贾便开始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这是一种转化的高妙智慧和手段。
当然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商祖白圭的治生术”即便是儒家都有实例“子贡取与”。
谁都需要一个好出生,也需要把一位名人捧成自己的祖师爷,于是著名的陶朱公,范蠡奉为祖师爷,也把他留下的《陶朱公商训十二则》当成了行商的准则。
其中的“置货不苛,蚀本便经”,“售宁随时,可称名哲”、“多寡宽紧,酌中而行”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无敢居贵,薄利多销”的重要意义。
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不断加入使得一个商贾都不知道的东西逐渐出现,进而开始膨胀,并开始影响整个大宋,它有一个赵祯所熟知的名字——资本!
在资本的眼中只有利益和不断的成长,而越来越多对他无用的东西会被逐渐的抛弃掉,因为它没有人格,也没有人性,因为它不需要这些东西,它的目标只有一个,快速的成长起来,变得愈发的壮大,最终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这不是商贾有意去控制的,也不是赵祯去制造的,而是在一种适当的环境中自己产生的,宗室的商贾也已经形成了一种资本,将门也是一样,但他们相比民间资本来说却是十分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