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让朝中官员都红眼的事情,天下间居然还有这种事情?那些匠人被官家抬得也太高了,但几乎是两府相公全数赞同赵祯的旨意,因为他们看得出,一件有用的农具对农人的作用,对大宋的农业都非常重要。
如今大宋的农具可谓是多种多样,号称大样三十七,小样四十二,也就是说大件的锹,镐,锄,之类的有三十七样之多,而那些小的,零碎的足足有四十二样之多。
辽东需要多少?谁也不知道,只能以最大程度的去满足那里的需求,最先便是数万,数十万的往辽东运送,不单单是要运送这些农具,还有必要的良种,和百姓的口粮,这些早已是装船运送了。
大宋的粮食不光要往北运送,还要往辽东运送,这无疑是给漕运增加了压力,同样的也让大宋的运输业得到了发展,民间商贾便在接了朝廷的钱后,开始承运一部分物资。
不单单是运输业,这些生产农具的工厂,提供粮食的粮商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甚至都接不下这些生意,于是便出现了工厂与工厂之间的合并…………
因为这场大建设,大宋的资本主义居然得到了茁壮成长的机会,包括赵祯在内都对眼前蓬勃发展的大宋惊诧不已。
资本在它自己需要的时候便会自己的扩展起来,许多大型,甚至超大型的工厂出现在大宋的土地上,一时间让赵祯大为接受不了,而更加让他吃惊的是这些工厂的管理。
既然有了工厂,就要管理好它,如何让他高效的运行,如何安顿工厂中劳力的吃饭,甚至是睡觉问题?
大宋是没有经验的,但却不妨碍它自己获取经验!
大宋的商贾完全是按照经验主义的方法来的,从这些经验之中总结好的留下,不好的去掉,于是大宋的这些大型工厂开始出现饭堂,开始出现房舍,甚至有些还有自己的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