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会

宋缔 我欲乘风归 1138 字 9个月前

当然,赵祯也对那些无用的官职进行的适当的裁撤。

相比前朝,赵祯可以肯定的说,本朝的官员要普遍比前朝的年轻的多。

所以他们没有在这场冗长的大朝会上晕过去……要是换成了前朝,怕是大多官员都要饿晕在乾宇殿中。

放下手中的茶碗,赵祯转头对三才道:“退朝,两府相公与文德殿留身奏事,其他官员于皇城办公,随时待召。”

枢密使,枢密副使,签枢密院判事,以及两府的所有参知政事和中书门下平章事全数到了文德殿,他们已经吃饱喝足了,御厨的技艺相当不错,从乾宇殿到文德殿的路上正好消消食。

如今大宋的皇城之中已经包罗了所有机要衙门,同时赵祯的谋划也涉及非常多的官员,一场对辽朝的战前准备已经在大宋的朝堂之中铺开,但所有人都不会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最终目的是什么。

都水监,军器监,军械司,将作监他们的主要工作便是准备大量的军械,这是为了应对战争的消耗,赵祯成功的把战争与经济联系了起来,不光有对辽朝的经济打击,更有提升大宋经济的举措。

战争其实打的就是钱,每一件板甲,每一柄横刀,甚至每一支箭簇都需要耗费大宋的人力物力。

征伐辽朝的需要多少军械?这怕是个天文数字,单单是弩箭就需要近千万支,粮草更是不计其数。

而这些东西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朝廷出钱雇佣工人,就像是以工代赈,并且价钱不错。赵祯甚至突发奇想,若是和后世一样,把这些军需订单交付给民间工厂会怎样?

随即他打消了这个可怕的念头,现在还不是时候,在一个君主集权的大宋绝不可能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