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望了一眼三才,这货便很快把脑袋低下继续走路,而苏轼完全不在乎的开口说道:“官家,臣在想咱们大宋的官交子已经通行天下,连辽人,倭人,高丽人都习惯用咱们大宋的官交子了。”
赵祯点了点头:“不错,这是当然,咱们大宋的官交子以真金白银为担保,只要手握真的官交子,便可在咱们大宋的钱庄之中换取真金白银!”
“可陛下想没想过,若是辽人完全使用咱们大宋的官交子之后会怎样?据臣所知,辽人现在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咱们的官交子了,他们辽朝的重熙通宝已经没有多少用了,这正是因为咱们的大宋官官官官交子能在大宋换取真金白银,所以辽人觉得咱们的大宋通宝实在。”
赵祯隐隐觉得输水的想法有些靠近那东西,微微点头道:“你继续说。”
“既然如此,若是辽朝全数使用咱们大宋的官交子呢?我大宋拥有印制官官官官交子的权利,而且旁人仿制不了,咱们的官官官官交子用的是楮纸,且尽用川纸,物料既精,工制不苟,真假一眼便能看出。”
赵祯下意识的拳头一紧,苏轼的想法他知道了,就是让大宋通过大量印制官官官官交子来破坏辽朝的经济,可有一点这小子没想到,大宋要保持官交子的信用!
“你只想到了咱们大宋会印制更多的交子从辽朝买东西,难道没想过辽朝的商人也会用这些官交子来咱们大宋买东西?!”
三才撇了撇嘴,又是一个不把自己提醒当回事的年轻后生,这法子官家早就想过了,还需要你状元郎来多嘴?!
但苏轼却自信满满的摇头道:“其实不然,这一点子瞻也考虑到了,咱们大宋可以把这些交子交给大宋的商贾,让他们在大宋用兵之前大量在辽国花销掉,如此一来,辽人必会握有大量的交子,而在之后我大宋便与辽人刀兵相向,自然要关闭榷场,禁止辽人商贾来往…………”
“辽人手中的大宋交子就变成了废纸?!”
赵祯只能说一句这小子毒啊!完全利用了辽人对交子不了解,对货币和经济的不明白,待他们反映过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赵祯无疑是惜才的,他相信不单单是他自己,即便是脑子稍稍正常一点的帝王都是惜才的,因为不惜不行啊!华夏文明的帝国特点便是疆域广阔,生民众多!
统御四海,御极八荒,亿万生民,朕即天下!
相比欧洲的帝国,华夏的帝国更为庞大,就是这种庞大使得制度更加的成熟,而制度的基础便是人才……
你拥有再好的制度,再大的兵权又有何用?管理国家最后还是靠的人才,所以历朝历代无论怎么得的天下,最后都要回到文治,官制的原点来。
而赵祯已然把这种兵权夺天下,文官治天下的规律总结进了那个轮回之中。
苏轼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他的性格虽然不适合在朝堂中“摸爬滚打”但最少他有儒家读书人的尊严和底线,或者说是一种信仰。
古人的信仰并非都是佛道,还有儒家,读书人的书生气有的时候便是这种看不见的信仰表现,甚至可以与后世的党性相媲美。
这些读书人更加纯洁,信念更加坚定,赵祯甚至遇见过不止一次在御街上为目不识丁的农人告御状的文人,所以赵祯觉得信念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的力量足以使一个弱不经风的文人变成最坚强的战士。
特别是像苏轼这样的文人,赵祯用起来简直是顺手到家了,若他是个外戚,那便更好了,只需要为自己出谋划策便可,若不是因为他的性格,赵祯绝对不会让他在第一时间加入崇文院的秘阁。
轮回之说对于一个文人来说是信仰的崩塌,是痛苦的开始,经历世事那么多的杨秀都承受不住,苏轼也好不到哪去,自从那次在秘阁的对奏之后,张从质还好,有时会上疏与自己通通气,说说自己的观点,甚至有一种君臣讨论在其中。
杨秀则是在重压之下崩溃了,三天,听说整整三天时间呆在秘阁之中疯狂的翻阅典籍,把希望寄托在不可能之中,其实他的内心应该知道,这个轮回是真的存在的!
而眼下,赵祯望着走在边上的毛头小子,苏轼这小子仿佛完全把这件事忘了,只不过赵祯知道他乐天派的眼睛中隐藏着一丝灰暗,绝望的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