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盯着眼前的场景久久不语,璀璨的星空,热闹的夜市,行人如织,灯火辉煌,这熟悉的一幕让他惊叹,也让他回忆和沉迷。
不知是在回答王语嫣还是在自言自语,赵祯微笑中带着迷茫的开口道:“朕在看时代的重影。”
这句话谁也听不懂,王语嫣听不懂,一旁的三才更不知道,只有赵祯清楚,这一切或许只是个开始,以后的北京城的样子他都不敢想。
看着眼前的各种各样商品,别致中透露出的精巧,许多先进技术的出现,赵祯可以骄傲的说向在的大宋已经抵达了华夏文明的姐姐。
它的强大和张阔以看得见的速度在增长,超越了汉唐,超越了明清等等朝代,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约翰的话来说,即便是远在欧洲的奴隶也知晓大宋这个强大帝国的名字。
而重要的一点是,大宋没有闭关锁国也不可能出现闭关锁国,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在于商人,而商人便要游走四方,这也是赵祯重商的又一重要原因。
每当华夏的王朝在小农经济中达到巅峰的时候,闭关锁国便或多或少的出现,这种自大的狂傲使得国家的发展陷入局限性,而代价却是极为惨重的。
而赵祯从根本上的解决了这件事,除非大宋王朝被推翻,除非另一个政权不希望自己变得富强起来,否则有了大宋的前车之鉴,想要国力强盛就必须要发展经济,就不允许闭关锁国!
这是一项大工程,赵祯从登基开始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实施,眼下的一切便是和他丰收的果实……
北京城的夜晚十分繁华热闹,这座已经超越了东京城一举成为大宋最繁华之地的大都市,向世人展现了它壮阔的一面,这是一个开放又包容的城市,也得益于大宋文化的一种改变。
虽然独尊儒术的思想已经刻进了汉室的骨子里,可赵祯对百家的提倡使得各种文化争相出现,在文化上,除非强权的压制,百花齐放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赵祯打开了束缚在华夏汉室身上的文化枷锁,各种文明思想的发展出使社会风气也友善开放起来,虽然传统依旧存在,但相对于禁锢的文化思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座城市的包容性从它的点点滴滴便能看得出来,北平府对城中的每个人都一视同仁,韩琦知晓皇帝的想法,也对这一命令自始自终的坚持和贯彻,得到的结果便是北京城,乃至整个北平府的治安都变得非常好。
所有人都知道,欺负外地人,甚至欺负外国人都将受到大宋律法的制裁,当然反之亦然,在这座城市之中没有内外之分,这已经是极好的事情了,天下人向往之。
入夜的北京城才真正的壮观起来,城池太大,以至于人白天置身其中并不绝对有多么宏伟,可一旦入夜,城中的灯火蔓延十里,仿佛连遥远的天边都被它的光亮点燃。
这里的人已经很少有国家之别,只有种族之分,党项人即便是入了大宋户籍,也也依旧被称之为党项人,还有燕云遗留下的契丹人,高丽人,倭国人,一赐乐业人,大秦人,等等等等……
他们或是经商,或是学徒,或是去工厂做活,但无论干什么都,无论是什么人,都极为遵从大宋的律法,说来讽刺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大宋的律法可以保护他们。
这座繁华的大都市让人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力,这里的平等是相对的,但就这相对的平等已经让人们尝到了甜头,这样的好处也是前来大宋定居的人越来越多,前往北京城的也越来越多。
罗马帝国整个欧洲封建力量组成的帝国已经进入了萨利安王朝统治的时代,这是欧洲相对安定祥和的时代,来自大宋的精美商品让他们陷入迷恋之中,对这种华夏艺术的情有独钟使得大宋的商品在欧洲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