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宁夏是非多

宋缔 我欲乘风归 2404 字 9个月前

当狄青和范仲淹两人询问夏竦的妙计时,夏竦死活都是不说,他的借口很简单:“老夫不相信你们,至于为何不相信你们,你们自己心知肚明。”

这就是有些老无赖的,范仲淹是好心开导他,最后还是要被夏竦小小的报复一下,当然夏竦不会一点也不告诉他们俩,毕竟还需要他们的配合。

夏竦笑道:“老夫做一次你们瞧瞧,若是还看不明白,老夫便也没有办法喽!”

狄青,范仲淹苦笑着答应下来,谁叫范仲淹拿夏竦的不舒服作弄他,虽然是最后也化解了误会,甚至夏竦还因为此事大笑一场,但最后,总是要让人家找补回来。

次日清晨,党项人猛然发现,在兴庆府驻扎的宋人军队开始有了动作,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谁会离开温暖的帐篷跑到外面去吹冷风?

这肯定是宋人开始调兵了,班师回朝应该不可能,宋人岂能全数撤走,党项少说还有一百来万的人口还没动身,大宋若是不看到所有人上路,他们能安心回朝?!

在天黑之前,他们的猜测被证实,大宋步骑再次回到营地,问了之后才知道,这是在出操训练,而且这样的训练不会中断,要每日如此。

每天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大宋将士们便开始收拾行装,整理军用,许多人都在念叨着:“若是能回家该多好啊!”

没错,这一切太像是要开拔了,但军中的帐篷,营地都没有收起来,还是静静的呆在原地,一动不动的等着他们回来。

大军开拔之后便与步卒南路军的步卒汇合,随着军中号令,所有人放下面甲,快速的冲锋起来,这是大宋骑兵行军的基本。

只不过这次行军有些不同,当他们离开兴庆府地界之后,却看到了成群的战马在那里等待,而跟随他们而来的步卒在姗姗来迟后便翻身上马,向兴庆府方向而去,而他们,则是听到继续东行的军令。

这一瞬间,大宋的将士们只觉得幸福来的太突然……

已经复归大宋的西北之地,在这个冬天里正式被赵祯定名为宁夏,取安宁之夏之意,满朝文武都觉得这名字起的非常好,也预示着大宋西北之地安宁的意思。

而和宁夏这一路之地的名号一起抵达兴庆府的还有赵祯的一份密旨,狄青和范仲淹,夏竦三人都收到了赵祯的这份密旨,兴庆府的宁夏路衙门中。

三人大眼瞪小眼的望了半天,夏竦忽然如被抽去了浑身的力气,一下子瘫倒在座椅上,有气无力的叹道:“完了,老夫的英武凯旋之姿是别想在朝中相公们面前展现了……”

范仲淹苦笑着摇了摇头:“夏参政,此时还纠结与此等小事又有何意?别说你您一个人,所有西征的将士们都没有机会班师回朝,吟唱凯旋。您又何必独自惆怅?”

狄青笑了笑,指着一年倒霉相,瘦弱许多的夏竦对范仲淹道:“你可知夏监军在西征之中吃了多少苦?风餐露宿,也就罢了,将士们在吃饭的时候,夏将军常常是饥肠辘辘,一边看着将士们吃饭,一边还要在军中巡视。”

“为何不就地吃饭?军中怕是不差夏参政这一双碗筷吧?”

夏竦有气无力的苦笑道:“若是老夫不在军中巡视,那里知晓将士们有的有饭吃,有的还在等待,若是老夫坐倒就吃,那些没饭吃的将士怎办?在一旁等着?他们可还是要吃饭后上战场拼杀的,岂能饿着?!”

范仲淹感慨的点了点头:“夏参政真君子也!”

“君子?嘿嘿……老夫已经多年未曾听过有人对我这么评价了,也不知你小子为何这么说,别忘了,老夫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大军胜利,凯旋之后能得了官家的赞许,捞取战场上的功劳嘞!”

范仲淹轻轻摇头道:“公莫自谦,做了就是做了,将士们得到了您如此照顾,岂能是无功?即便是参政带有一丝利益之心,然所办之事却无从偏颇,非公自说,何人明了?今公自说之过,希文叹服。”

哈哈哈……夏竦起身大笑:“没想到这事情让你这么一说,老夫豁然开朗,不愧是官家御笔钦点的能臣,开导人心也是极好的!”

范仲淹笑道:“这么说来,公已明了?”

夏竦笑道:“这是自然,无论老夫出于什么目的,最后的接过都是将士们受益,何须如此妄自菲薄,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