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想了想忽然开口道:“屯田也不是不行,但却不能用将士们,这样做只会给他们增加心中的负担,削减他们的战力,与其如此,不如迁徙百姓前往屯田吧!”
此言出口满朝皆惊,包拯连连摇头道:“陛下万万不可!虽然这些州府已经被我大宋拿下,可现在仍是战火两天,如何迁徙百姓前去开荒屯田恢复生产?若是强行迁徙,必会引起民怨!到时不光是陛下的圣名有损,百姓也很有可能躁动!”
“若是不用朕的逼迫,百姓自己前往呢?”
赵祯的话让包拯张口结舌:“这……这……如何可能?”朝堂之中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赵祯笑了笑,如何不可能?大宋百姓的胆子已经被自己喂的很大了,之前迁徙百姓从东京城来到析津府,几乎第一批跟随自己而来的百姓家家积蓄万贯,而只要是迁徙而来的便会得到朝廷的照顾,发放一些补助的同时,迅速在析津府扎根安家,稍稍动动头脑便能从达官贵人手中赚取大量的钱财,连浆洗衣服的老妇人都是月入十贯钱,放在东京城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西夏的土地不必大宋差,黄河两岸更是沃野千里,良田千顷,若是牧马放羊也能大赚一笔,多好的机会啊!蔡伯俙腆着脸的说了几回,赵祯都没同意让蔡记买下大量的土地,现在正是出售给百姓的好时机!
这些土地是卖的?!
当朝臣们知道赵祯的打算后惊讶的合不拢嘴,战后的荒地本就应该让百姓开垦,开荒多少都应当算是百姓自己的,朝廷如何能卖这些荒地?他们是在想不通官家要干什么……
该怎么做?现在赵祯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今仿佛是大宋对西夏用兵的最佳时机,西夏皇帝李元昊被子所弑,由一个年仅一岁的孩子继位,显然这是大宋最佳的时机。
赵祯为此召见了两府相公商讨此事,庞籍惊讶的望向赵祯,他不明白皇帝为何笃定会是年幼的皇嗣继位,现在看来宁令哥也有机会,不一定会按李元昊的遗诏进行。
许多朝臣也是这么认为的,但赵祯一句话就让他们熄火:“如今的没藏讹庞在西夏只手遮天,你们觉得宁令哥还有机会吗?据朕所知,宁令哥在刺杀过李元昊之后便前往相国府躲藏,这简直是羊入虎口自寻死路。”
赵祯的话点破了西夏的朝局,让所有人都看清楚了现状,这场刺杀之后唯一的受益者仿佛只有没藏讹庞和没藏黑云兄妹二人,他们一个成为高高在上的太后,一个成为大权独揽的权臣。
整个西夏便成为了他们的手中之物,西夏已经不是拓跋家的西夏,而是没藏家的西夏,那么很有可能连这场父子之间的人伦大逆都是由他所策划……最大受益者往往就是幕后的黑手,赵祯从皇城司的情报中早已看出端疑,没移氏的进宫与宁令哥的刺杀都与没藏讹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显然宁令哥就是没藏讹庞的一个棋子,而没移氏也将成为牺牲品,因为她的肚子里也有着李元昊的血脉,万一生下来是个男孩便会对李谅祚的皇位产生动摇,这个孩子留不得。
文德殿中安静异常,所有人都被没藏讹庞的这份心机所震撼,一个外戚,一个人臣,居然有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手段,怎么让人不寒而栗?
“陛下,当务之急是决定大军的动向,据狄青奏报,我大宋加上收拢的残兵已达十六万之巨,所需用度每日剧增,若是依然静观其变,消耗将更加惊人!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身为三司使的包拯开口打破大殿中的宁静,他的话也让众人回过神来,没错,现在不是关心西夏朝局的时候,而是怎么样做才会对大宋最有利,李元昊死了,这是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并且他曾经也是立国称帝的英主,单单是这一件事便给了他名垂史书的荣耀。
赵祯看了看包拯道:“狄青和杨怀玉若是已久屯兵西平府大概还能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