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最后一根稻草

宋缔 我欲乘风归 2251 字 9个月前

赵祯皱眉道:“已经严重到如此程度了吗?难道就没有回转的可能?”

“陛下,这是天地之威,不会骤然变色,即便明年不会如微臣揣测的一般,但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尤其是北方之地,越是往北气候愈加汉人寒冷。”

赵祯点了点头:“没错,确实如此,你估算一下,明年北方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西夏,辽朝会如何?”

一听说和西夏,辽朝有关,史岩更加小心的说道:“以如此寒冷的气象,粮食歉收,蔬果不长之类的应是有的……”

“草场呢?会对草场有什么影响?”

怕是这才是官家所担心的事情,史岩想了想开口道:“按照常理冬日里的积雪是会为草场增加水分,但如若春日不开化,或是延续到了初夏,便会泡烂草根……”

“这就足够了,西夏本就没有多少田地种植粮食,若是连羊群的生存都遭到破坏,怕是真的要崩溃了。史岩你做的很好,朕回京之后自会拔擢。”

“臣谢陛下栽培!”

史岩恭恭敬敬的退走后赵祯便转头对三才道:“传信蔡伯俙,就说最后一根稻草也被压上了,西夏这匹骆驼即将要被累倒,准备收网!”

…………

陈彤刚要去传旨便又被杨采薇叫住:“不行,娘娘此事干系甚大,不能让外人知晓,传令飞马奏报难免让有心人揣测,不如让陈彤以护送奏章的名义跑一趟。”

王语嫣想了一想果然是这样妥帖,微微点头道:“还是姐姐想的周全,陈彤如此你便亲自跑一趟,御马监的马随便你使用。”

其实这件事并不用这么赶,但赵祯曾经交代过,一旦出现天象预警,便一定要向他第一时间汇报,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官家在关心朝臣,但他们却不知道,史岩的这份奏疏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对西夏以及辽朝气象的研究。

大宋地处中原,即便是燕云地处北国,但还需许多地区在温暖的南方,如若连大宋都变得如此寒冷,那么西夏与辽朝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赵祯这么多年来一直纵容西夏,让大宋的商贾花费大量的钱财从西夏收购羊毛,一直为西夏提供大宋的粮食,而且价格也非常的实惠,这其中一定是有伏笔的,他怎么可能让大宋,让自己吃亏?

史岩的家世并不简单,他不是一个小小的学者,更是一位名门之后,他的父亲乃是最为清誉的四时官,夏官正史序!此人的在物候学的领域简直就是泰斗级的存在。

太宗朝太平兴国中的他还只是个补司天学生。后来因为才学惊人,太宗便亲较试,果不其然,每次预报准确无误,太宗大喜擢为主簿。稍迁监丞,又赐绯鱼,隶翰林天文院。

雍熙二年,廷试中选者二十六人,而史序为之首,命知算造,又知监事。他一个小小的低价官却因为肚子里的学问而生生做到了河西、环庆路随军转运使、太子洗马、殿中丞等职。这正说明史序的学问惊人。

而史岩作为史序的嫡子,自然继承了他的学识,有这样深厚家学的人,赵祯对他非常有信心,所以才会给他一些普通朝臣没有的特权,比如留宿皇宫外朝。

事实上史岩并没有辜负赵祯对他的期望,他参考数年的物候变化,甚至还翻阅古籍,把先秦开始至大宋的每年气候变化都整理出来,这是为了更好的发现未来的变化,这个世界上的东西有些总是能用科学说明。

在陈彤离开后,史岩便再次回到禁台之上,他要把自己研究的东西整理成册,等他到了的时候,已经有内侍在整理东西,并且告诉他,陈彤要他跟随一起向官家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