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至关重要的君主也会变得懒惰,因为在他看来前面有过昌盛,以后的事情与自己又无关,自有那些有能力的后代替他收拾这幅烂摊子。
于是各地的起义开始频发,这是一场小病,如果皇帝能早日清醒,根治这些问题,并把国家引向正确的方向,对外扩张,便不会有多大的问题,但这个时候,千年的王朝基本上都会做同一件事前,镇压起义。
这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起义也许会被镇压,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还会有下一次的起义,百姓都吃不饱了,马上就要被饿死在家中,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没有保障,还怕造反吗?!
同样的道理,大宋的百姓吃得饱,穿的暖造反的事情便少上了很多,因为造反的代价太大,当一个人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下去,谁会以死去搏一把得不到的东西?人其实是最现实的动物。
这就会导致大宋的土地不够用,人口多了,土地自然就会变少,矛盾便会出现,而解决矛盾的办法很简单,对外扩张,这是天理,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赵祯要打破人口的天花板,其实也是在打破对中原王朝的束缚!打开战争与扩展的魔盒!因为这个礼仪之上,儒家学说大行其道的华夏王朝从没有自主的有意思的向外扩展过,永远在自己给自己画好的圈子里自娱自乐……
“是时候该登上一个更大的舞台了……”
赵祯望着御书房中足足一面墙的地图开口呢喃。
赵祯身为一国之君,他早已研究过人口与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等之类的关系,这是一个领导者的永恒课题,即便是如今强大繁荣的大宋,赵祯也依然不会放松。
就像太唐宗所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赵祯自己承认自己没有多少天马行空的治理能力以及卓越到轻而易举掌控群臣的手段。
在位这么多年来,他只着重于对人才的挑选以及培养,这是一个非常聪明又非常笨的法子,赵祯不会制定法律,他只是让手中的臣子去完善大宋的宪法,利用这个时代的进步去改变这个时代。
他所拥有的只不过是更多的见识,就像一个站在棋盘外的人一样,他永远看的比别人清楚,也更加领先一步,但就这一点已经让他成为同时代统治者不可匹敌的地方,赵祯兴办教育,推进格物,促进医疗发展,甚至大兴商贾之道,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后世人通过不断总觉得出的东西,而赵祯信手拈来,原因无他……见识过而已。
其实要论他的统治能力,甚至比不上他的父皇真宗皇帝,一个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并且抵御住了外族入侵的皇帝,怎么说都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最少他是通过自己的所学达成的,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要不然怎么许多国家的百姓都说赵祯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呢?他确实是这个时代的神,因为他脑子里装着的东西不是这个时代人所能拥有的,许多话连他这样身为皇帝的人都不敢说,比如大地是圆的,天空是无限浩瀚的,人类可以在空中飞翔,甚至登上月亮,但有一个改变不了,这些都是真理!
自从脑袋里的系统消失不见之后,赵祯仿佛新生,并非是他有了超人的能力,只不过脑子变得更加清晰,考虑问题和从脑子里发现曾经的记忆非常快速,仅此而已。
大宋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打破一个束缚在中国历代王朝身上的一个重要枷锁,粮食产量问题,即便是引用了产量最高的占城稻,大宋的稻米产量依然不是很理想,这稻米不是亩产一千多斤的杂交水稻,大宋在这方面还是在摸索的阶段,赵祯虽然有着灵敏的大脑,但却不能无中生有,他不是科学家,也不可能把时间耗费在研究上。
他只不过是个引导者,引到他的格物学家在这些方向上探索,大宋还是大宋,只不过在赵祯的带领下偏离了历史的轨道而已,赵祯一直都不想承认,但却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大宋被他改造的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