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在开封府四周上演,是个人都知道了自己的位置,甚至能根据自家的位置,大致推算出自己迁往析津府的时间,这下百姓们终于能安下心来过个好年了,整个析津府也随之热闹轻松起来,过年的气氛也更加浓厚了。
赵祯坐在南门大街的复返楼中,从窗口看着外面微微点头,总算是没让自己的这道圣旨白下,包厢中的火锅咕噜咕噜的冒着泡,热气升腾让人觉得不再寒冷,蔡伯俙不断的往锅里下菜,寒冬腊月的还是吃火锅来的舒服!
行将朽木的老者缓缓走进复返楼,一身燕居服再加头上的直角辔头,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位致仕的官员,只不过他的身材干巴巴的与致仕官员的体形不太一样。
但如若是前朝老臣看到他绝对会认出他这张看似平凡的老脸,因为这位就是曾经执掌禁中的都都知陈琳……现在应该唤作老陈琳了,闻着味老陈琳就找到地方,上了三楼到了包厢门口,亲卫司的人给他开了门。
现在陈琳脸上的表情要好得多,不再是以前那般僵硬的死人脸,吸了吸鼻子,使劲的闻了闻火锅的味道才开口:“官家果然是在这里吃火锅,老奴有要事上奏。”
蔡伯俙虽然是驸马,也是赵祯最为器重的外戚,但他见到陈琳的时候,还是如当年一般,仿佛耗子见到猫,一个劲的往一边挪,顺带手还把自己的餐具拿走了。
赵祯指了指火锅道:“大官来了,便坐下说话,这火锅可是冬日里的补品,舒筋活血,暖暖身子吧!”
陈琳躬身道:“官家,此乃宋小乙的专折密奏,事关辽朝的上京城!老奴不敢懈怠!”
随着陈琳的话,整个包间变得极其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赵祯微微皱眉,而蔡伯俙手中的筷子掉进了锅里……
腊月二十八,东京城的百姓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家准备面食,而是聚集在了东京城的开封府府衙前,今天皇帝下旨,把迁都的具体细节和安排都贴了出来。
不光有官家的大印,还有相公的印信,这是出自中书门下的圣旨,乃是皇帝与朝臣协商好的,并且这圣旨用的不是四六文,而是稍稍识字的人都能看懂的大白话。
这道圣旨与以往的不同,非但不是简短扼要,还特别的冗长,每一项,每一点都说的非常清楚,甚至不需要衙门的小吏宣讲,普通百姓也能看得懂。
人一多,七嘴八舌的议论也就多了,自然有好事者在其中向看不见的百姓解释,人们也乐的让别人来说,毕竟开封府的八字墙即便再大也容不下这么多的百姓。
外面的人看不见,自然就开口向前面的熟人问到:“刘家二哥,圣旨上都说的些什么?俺在这里实在靠不过去。”
刘家二哥回头瞧见是自己的街坊,哈哈一笑的挤了过来:“我道是谁,原是周掌柜没想到你也来了!不过你莫要着急,虽然这圣旨就一份,可开封府衙门的差人会去每个街巷宣讲,不过我这就能告诉你!”
一旁和周掌柜一般的人太多了,急急开口问到:“这位好汉,既然知道圣旨,可否给我等宣讲一二,早一刻知道也心安啊!”
刘老二笑道:“好说,好说,今日的圣旨可是不比往常,说的可清楚了,诸位都是东京城在籍的吧?”
“是是是!”围观之人连连点头,在这里的有几个不是东京城户籍的?
“那就好办了,不在咱们开封府户籍上的可就不好办了,若是东京城户籍那便更好,城外的百姓和城中的可不一样,城内的百姓可以迁居到析津府城中,城外的也可迁往析津府但不能住在城中,和现在一样归属析津府治下。”
众人连连点头,这点倒是公平的很,和现在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刘老二接着道:“诸位可不要觉得一样,咱们开封府的地可没有析津府的多!谁家要是在城外,嘿那可是赚到了,圣旨上可是说了,城外百姓可开垦荒地,除了上缴朝廷的一小部分以外,开垦多少就算多少!这可是难得的事情,开垦的越多,落下的便越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