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燕云光复带来的经济利益

宋缔 我欲乘风归 2320 字 9个月前

“你再说一遍!”

蔡伯俙笑道:“官家莫要生气,燕云归附之后必要休养生息,使得燕云百姓过上好日子便能稳定燕云的局势,使得那些怀有其他心思的鬼魅之徒没有机会,微臣觉得最好的方法便是发展商贸,以最快的速度和中原互通有无,如此才能稳定人心。”

赵祯惊讶的忘了蔡伯俙一眼,没想到这家伙居然还有这样的头脑,跟自己谈论起了战争经济学……也不知这是谁教他的,怕多半是丁谓那个老狐狸。

赵祯稍稍点头道:“朕知道你的意思,也知道你是和那些东京城豪门商议得出的,朕没办法拒绝,但你别忘了,你是朕的臣子,也是朕为数不多的朋友。”

蔡伯俙脸色一变,随即严肃的说道:“蔡伯俙永不负官家之信任!”

赵祯摆了摆手:“知道你不会辜负朕的期望,利用这些豪门的同时也不可掉以轻心,反而被人家利用,不过终究还是对我大宋有益的,朕要一个安定的燕云,也要一个繁荣的燕云,让它成为大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要让他成为所有人的利益所在。”

蔡伯俙小声道:“官家,迁都的事情咱们不能急……”

赵祯一个踉跄,难道自己迁都的计划就那么明显吗?连蔡伯俙这对政治并不关注的人都知道了?!

当张俭夏竦给辽人开路的时候,狄青也接到赵祯的圣旨,白登山的十万大军拔营起寨,一路跟随在辽人的不远处,相比进攻,监视辽朝军队更需要技术含量,不可太近亦不可太远。

狄青不知道,此时的赵祯已经抵达大同府外,正站在他们曾经安营扎寨的白登山上看着一切,对于辽人借道一事,赵祯从来就没有大意过,兵行诡道可不是说说的,万一辽人真的是下一盘大棋,利用上京之变作为诱饵,那大宋可就亏大了。

赵祯是典型的悲观主义者,自从当了皇帝之后,他做任何事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决定,每一道旨意都关乎天下苍生,不能有一丝的错处。别人能犯错,唯独自己不能,所以赵祯做事都要留下一手,以防万一。

大同府的城防在辽人离开的时候便被大宋接手,同时大宋的安民告示也在第一时间发出,曹玮作为大宋的枢密使,亲自来接管大同府自然是万无一失的,十六卫虽然没有正面出击,但在驻守城防这一块却是足够了,没有经历过太多血与火的他们需要安稳的守城,等待战事的磨炼。

当狄青所部消失在视野之中后,赵祯才缓缓下山,亲卫们跟在四周莫名其妙,官家为何露出沉重之感?难道辽人的离开不是好事吗?一旦他们进入奉圣州,整个燕云就尽数被大宋拿下,这块华夏故地也终于重归大宋了。

赵祯一身燕居服,从容的在山路上行走,身后便是体格健壮的御马,山风铺面而来,带着青草的香味,虽已经快要入夏,但黄昏的时候还是有一种春秋天才有的凉爽,吹在人的脸上,好不舒坦。

蔡伯俙已经赶来,他本是和包拯留守析津府的,但在接到赵祯的旨意后便飞快的赶来,眼看燕云光复,他蔡伯俙自然激动万分,整个燕云一旦归附,那大宋便是金瓯以全,那这次北伐便算是结束了,也到了该论功行赏的时候……

赵祯岂能不知蔡伯俙跟在后面,刚刚他从山下赶来的时候,亲卫便已经奏报过,这小胖子一路从山脚爬上来也是怪难为他的了,但赵祯不用问都知道蔡伯俙是来干什么的,这小子在财货一道上的能力完全是让人刮目相看的,即便是一座土山都能被他给榨出油水来!

现在燕云这么大的一片地方,怎么能不使得他眼馋?燕云不但能安排下大宋冗多的官员,还能安排大宋那些黑户流民,而这些人一旦在燕云辛勤劳作之后,产出的东西便成为蔡伯俙的需要。

这小子已经完全领悟到了人口红利,人越多,需要的商品越多,只要在这里建设工厂,大量生产商品,在当地便能销售一空,因为这里的工厂会给工人发薪水……多余的商品再销往大宋各地或是其他国家……工厂的作用便体现了出来,既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又能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自己没有理由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