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天地可鉴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2782 字 9个月前

“说到底,还是缺人闹的。”

“要是以前……还是不要以前的好。”

男耕女织那日子,想象一下挺美好,可真要让享受了诸多武汉便利的人再回归农耕生活,门儿也没有。

而且武汉的人口增加显著提高,即便只是一夫一妻,也能保证生养两个以上子女。医疗卫生的进步,大大降低了夭折率。同时营养摄入的提高,又使得武汉地区人口体质显著增强……至少这一代的苦力,比二十年前的苦力那是强多了。

“眼下广州人占了河口,有舟船便利,这罗涡国有甚产出,二三月如何都能返转中国。只是如今舟船不比从前,不能随便寻个沙洲就靠了去。修建堤坝建设码头,总归是要的,可这总不能自己下海去堆石垒土吧?又不能从中国征发民夫,便是广州人,去了罗涡国,怕不是也要水土不服。”

“如今罗涡国到底甚个行情?”

“听说……只是听说啊。”办公室有个消息灵通的小哥压低了声音,“那老王已经被杀,新上台的小王,是广州人自己扶持的。”

“……”

消息有点惊悚,听了这消息之后,一人问道

“不怕传回中国?”

“这不是传回来了么?不然我怎么知道?”

“我的意思是,中国!”

那人手指朝天指了指。

“广州人依法纳税又不造反,在海外求个生计……中国岂会在意?”

“……”

“言之有理啊。”

一时间,办公室的气氛有点微妙,很安静的样子。

倒不是说因为同情罗涡国,而是发现现在想要攒老本,出去“创业”要比在国内要容易的多。

说到底,跑国外得罪李皇帝的概率很低。

原本武汉的官吏心里是无感的,心想我们武汉就是不一样。然而有一次办公室传出来府君老大人张德的闲谈,把一帮“小天真”给吓到了。哪天府君老大人不坐镇武汉,李景仁之流真的会拿他们当人看?

要知道,为什么现在武汉的学生出去能收到地方官僚的重用?因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老子回家。

武汉一亩三分地,总能刨食儿吃。

可为什么武汉能给口吃的?因为武汉不一样,但问题又来了,武汉为什么不一样?

多年产生的习惯,发现并不是那么牢靠,这种微妙的危机感,使得“新生代”们既想要保持这种习惯,又想要将这种习惯“制度化”。然而他们并非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没有挑战既有规则的勇气,于是只能“随大流”,把眼光转移到了别处。

挥刀砍向更弱者,大约也就这点勇气是非常充足的。

更何况“稳定”的回报率,也让他们把那点“恻隐之心”给抛之脑后。

而南下的“冒险者”们,为了把自己到手的利益巩固住,又回过头来,向着规则制定者“献媚”,所要求的,也只是“狐假虎威”,仿佛自己是规则制定的一份子。

洛阳城中,长孙皇后麾下的头等爪牙李婉顺,在新南市的“岭南会馆”中正慢条斯理地翻着新出的线装书,隔着一扇屏风,几个文士打扮的广州人正在那里互相递着眼神,半晌却是一句声都没有冒出来。

“你们想要的东西……还真是多。”

良久,李婉顺把手中的书一合,然后坐起身来,隔着屏风就像是目光能穿透一样,看着另外一侧那些有些惶恐的“文士”。

“……”

“文士”们没有说话,虽说冯氏攀上了长孙皇后,但“交情”有多深,还真不好说。尤其是还被房遗爱带着坑过魏王李泰,鬼知道长孙皇后是不是特别宠这么个死胖子?万一长孙皇后想太多,这事情就大条了。

“想要请一道圣旨……哪怕是皇后,你们以为很容易么?”

“这……”

几人隔着屏风有些犹豫,终于有个年长咬咬牙,郑重道:“还请县主多多美言几句,‘鄙陋南人’对‘二圣’忠心,天地可鉴!”

“要天地来鉴个甚?受皇后赏识,此事……不过是让我来鉴。尔等忠心到底是个甚么成色,天不知,地不知,我却能窥视一二。”

“县主放心,我等成色……不惧火炼。县主若是不弃,可移步后堂,一观便知!”

“好!爽快!”

李婉顺忽地击掌,面带微笑绕过屏风,“带路!”

“是!”

几人相视片刻,松了口气,带着李婉顺到了后院,后院中堂处,摆放着几只敞开的大箱子,箱子中,黄澄澄金灿灿的金条,码放的整整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