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老李惦记的好处,自然不会是什么金银财宝,堂堂朝廷栋梁国朝官吏,要钱有什么难的?
有了权,还怕没钱?
一个扬子县县令,已经积攒了足够的资历,加上这么多年在江淮行省厮混,魏徵那里不敢说如何如何,可“政绩”是实打实的,老喷子还真不会对外遮掩。再说了,钱谷时常来扬子县,什么行市不清楚?
论起来,老李也是假假的“简在帝心”,当然和某条土狗比起来,含金量是差了点。但老李也不是没有底气的,至少,他跟李客师这个亲爹闹翻了,对皇帝来说,父子成仇的臣子,还是好臣子。
“阿郎,在琢磨甚么心事?”
“这个扬州都督府长史的位置,争的人不少啊。”
“自将扬州大都督府降格为都督府,如今扬州都督,不都是魏玄成兼领么?”
“省中都督没甚鸟用,徐州都督不也是摆设?关键是这个长史,倒是正经实权。如今空缺出来,想要争的人可不少。李兄想要争一争,也是可以的。资历、名望都够了,即便是朝中举荐,也有魏玄成这个总督帮忙。”
“那还有甚么好担心的?”
武媚娘有些奇怪,李三郎年近不惑,又是上县县令,政绩业绩都是相当的抢眼。整个江淮可以说是首屈一指,连淮阴江都,这几年都不如他。
只不过扬州都督府长史,这样的肥缺,怎么可能说是“能者居之”?通常都是巨头博弈,私底下会不会有什么勾当妥协,那还是两说呢。
“长孙无忌要推举长孙操,窦氏要推举窦怀恪,裴氏要推举裴仁轨……甚至郭孝恪还想让三郎帮忙,直接跟皇帝推举郭氏子弟。要争夺这个位子的,不是勋贵就是军头,要不然就是皇亲世族。”
要从人精堆里杀出来,给面子不给面子先不说,好处是要先给的。
实际上老李写信给他说是说要给好处,实际上也是开个玩笑,他们两人在扬子江头尾是呼应的,老李权力越大,对苏州常州的“保护”也就更妥帖。而老张在武汉经营的越繁盛越牢固,他李三郎就算开门立户,将来在武汉随便找个地方,竖个门牌就是。
武汉李氏听着也不比什么丹阳郡公差啊。
作为三四十岁的“青壮”官员,他们属于典型的品级不高但是实权很大的地方“权臣”,只有不断巩固手中的权力,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
这一点,很难说对或者错,但现实需要就是如此。
“揽权”有时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政令不畅或者令出多头的弊端,导致整个系统崩盘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李三郎的意思是,让阿郎去跟各家谈一谈?”
“媚娘以为,哪个最好谈?”
“如今牛进达马踏扶桑,扬州毗邻东海,必定愈发兴旺。哪家都不好谈。”
都不需要思考,武二娘子直截了当地说道。
“若论往常情谊,照理说,是长孙氏最容易。不过,情谊是情谊,交易是交易,混为一谈不可取。长孙皇后执掌京城,时称‘女圣’,长孙氏若为爪牙,倒也无妨。然而长孙无忌既为长孙氏宗长,又怎可能甘为‘雌伏’?”
别说兄妹了,兄弟反目的还少么?这光景,想要重复旧年宰辅荣光,是没可能了。皇帝死活就赖在“中国”之外,这就让巨头没办法施展手段。
中央得不到的东西,只能从地方去拿。
讲白了,皇帝削除“相权”的一些“分权”,就是把地方治权稍微让了一点点出去。但想要拿这个地方权力,必然是要支持中央进一步“集权”。
弘文阁就是个大号的秘书监,外朝和皇帝直接沟通的权力虽在,但甭管有事儿没事儿,前来打发的,只会是弘文阁的学士们。
然而没有决策权的学士,那就是个屁……
“李兄那里,还是可以筹谋的。今年扬子江河口诸州,肥缺都不少。窦怀恪当年在长安,我跟他也一起喝过酒,若是求一求恩师,让其举荐窦怀恪为苏州刺史,应该颇有成算。”
“郭孝恪乃是处鄙长官,叔父又曾提携过他,如今西域营生,也不缺了郭氏。再者,太皇还纳了一个郭氏女,他反倒是好说话一些。”
听张德这么一说,武媚娘笑了出来,“你跟长孙无忌交易十数年,反倒是最不好打发的。如今这老货,想出山想疯了。”
“英雄男儿,总要证明点什么嘛。”老张嘿嘿一笑,冲武二娘子道,“我长孙无忌不想一辈子让人踩到脚下!你以为我是臭要饭的?我倒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要证明我比别人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拿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