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早发现,太子跟着其它大臣学习,虽然也很用心,但却不如跟李超在一起的时候开心快乐,而且太子跟李超在一起,学的更快,学到的也更多。
李超拿起茶壶,给三人都倒了一杯茶。
对皇帝这个决定,李超倒是很欢迎,他很喜欢太子。太子的身上,有许多李超的影子,那一年多的时间没白教。虽然之前相处的时间没那么多了,可太子身上已经留下了他的烙印。他的思维方式,甚至都带着他的印记。
这是好事,太子现在还小,更容易接受自己的那套思维方式,接受自己的三观。
这可是大唐的太子殿下,将来是自己的女婿,将来更会是大唐的皇帝陛下。只要承乾能成功坐上帝位,那么李家的富贵又能延续数十年。
“父皇会流放大伯吗?”承乾坐在那里,突然问出一个问题。
李世民沉默了一下。
流放李建成?他想过,但只是想过,他不放心建成,不是担心建成离开他身边后有本事翻身什么的,只是不愿意建成被有心人利用,他现在需要的是稳定,不希望节外生枝。因此,不出意外,李建成这辈子都只能如现在这样被幽着了,幽到死。
李超也没理会承乾的话。
他只当做是没听到,低着头品尝着这武夷山中峭壁上那些茶王树产的珍贵大红袍。
太上皇、废太子,这两个算是一个忌讳。
不管哪个大臣,都不会轻易去提及这两人,大家都仿佛统一得了健忘症,都不记得这两人,甚至在大朝会时看到了,也只当没看到。
这是帝王家事,还是最不能触及的帝王家事。
这就好比立储换太子一样,都是臣子不能胡乱掺与的。
李超当年是玄武门的策划者,也是首功之臣,可他平时也不会对太上皇和李建成的事情说半句话。
有些话能说,有些话最好不要说。
“父皇?”太子承乾却不打算就此打住,今天他想要问到底。
李超站了起来,“陛下,臣去给陛下传膳过来。”说完,他就直接出去了。李超知道,承乾问建成流放的事情,其实问的不是流放,而是想知道关于玄武门之变的经过,想要了解李唐最隐秘的这段经历。
毕竟,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和如今朝廷一直宣传的说法,其实是完全不同的。
朝廷公开的宣传,玄武门之变是当时的太子建成准备宫变篡位,齐王元吉是附逆党羽。在关键的时候,东宫太子冼马李超发觉了这个阴谋,并不肯附逆,而是暗中联络了秦王,在紧急关头,联络了京城的忠臣们率家丁等勤王。
最终,玄武门一场大战。
秦王和李超带着许多忠心文武,粉碎了太子的阴谋,阻止了宫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