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官场资历,那钱谦益就更加是没得比了,人家孙承宗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当年授翰林编修,后来成为天启帝的帝师,天启帝一登基,立马就让孙承宗主政辽东,那孙承宗可以说是成名已久啊!
反观钱谦益,中进士就比孙承宗晚了六年,当官自然也就晚了六年,刚当官的时候就碰上父亲去世,只得回家丁忧。
后来到了天启元年,这才是再出来当官,哪知屁股还没坐热,就卷入科场舞弊案,直接又是卷铺盖走人。
到了天启四年,他走通关系,又出来当官,哪知又遇上魏忠贤当道,又是屁股没坐热,魏忠贤看不惯他,一挥手,就把他赶回老家去了。
可是说,在官场资历上,他钱谦益在孙承宗面前,那是当孙子还不够格啊!
当然,别看他钱谦益官场不如意,可是这么多年的赋闲在家,他是一心埋头学问,靠着做学问,他闻名天下,成了士林领袖,后来又是成了东林党的大佬,也算是另外的一种收获吧。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现在钱谦益做了士林领袖,东林党的大佬,可是他在孙承宗面前,那就是个小辈,晚辈,孙子辈,他能服吗?
不服,这就有矛盾了!
所以孙承宗在崇祯二年的时候赶走了鞑奴,崇祯帝大喜,再度起用他入朝为官,他一来,钱谦益就是拉拢许多的东林党官员,对孙承宗是极力的排挤,
孙承宗年事已高,懒得和钱谦益这些小辈争,加上崇祯帝这人也是三天抱新鲜,鞑奴一走,崇祯帝很快也是过了热乎劲,看孙承宗也是不大顺眼。
毕竟他孙承宗的资历和功劳摆在那里,崇祯帝对他,那是打不得,骂不得,说句话都要在心里过几遍,崇祯帝哪里受得了这个!
于是借着钱谦益他们对孙承宗的排挤,崇祯帝也就顺水推舟,让孙承宗回去养老去了。
所以说,此时的钱谦益,自然也是不想孙承宗再度出山,来自己眼前晃悠,影响自己在东林党的地位。
见钱谦益如此态度,一众东林党官员自然也是没有人站出来反击周延儒一派。
于是,反对孙承宗出任统帅的呼声,那是占据了朝堂的上风,毕自严那是急的直跳脚,可是又孤掌难鸣,无可奈何!
见一众官员如此态度,崇祯帝自然也是顺大流,把孙承宗给排除在外了。
只听崇祯帝就是说道:“孙爱卿的能力,自是无人置疑,无奈他年事已高,经不起长途奔波,若是因为剿匪而有个闪失,这叫朕如何对得起他!又如何对得起先皇兄!”
崇祯帝这话一出,自然是一锤定音,把孙承宗作为大军统帅候选人,给排除了。
见此,周延儒他们都是不无得意,脸上都是露出欣喜之色。
而后崇祯帝又是对一众官员问道:“既然孙爱卿不宜劳动,那诸位爱卿可还有合适人选?”
这时候,等这句话等了许久的周延儒就是立马站出来回道:“回皇上,臣以为工部右侍郎蔡国用宜出任大军统帅一职,还请皇上恩准!”
这蔡国用乃是周延儒一派的骨干,而且这人也是有些能力,周延儒对他极是看重,这时候,周延儒自是不会放过为自己一派谋利的机会,这不,一下就是把蔡国用给推了出来。
见周延儒举荐了蔡国用,虽然许多周延儒一派的官员有些失望,好事没有落到自己头上,可是现在如此情况下,他们自然也是要站出来助威撑场面的。
于是许多的官员也是纷纷站出来说蔡国用的好话。
“蔡大人为官清廉,虽人在工部,然对兵事也是精通,臣以为蔡大人当是大军统帅的合适人选。”
“不错,蔡大人在万历三十八年赴辽督饷时,就曾预言辽东必出兵乱,后一语中的,可见蔡大人对兵事之精通,自有一番见解,如今对付贼匪,正是用其所长之时,还请皇上恩准!”
“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
一时间,朝堂上对任命蔡国用为大军统帅的呼声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