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两线战略

大唐颂 你是那道光束 2191 字 9个月前

帝国会议虽然结束了,但是随后刊行天下的传媒集团的月刊却将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颁布了出来,对于江南的势力瞪着眼睛想要从中寻找到天策军的动向不同,江北已经纳入到大唐帝国统治区域的各省各州却开始仔细研究其中民政方面的改变,并和随后内阁下达的具体每一省份具体的经济计划放到一起,开始考虑本省的经济发展大计,而且今年也是各省级分会第一次召开的年份,各省布政使在研究完内阁的经济发展计划之后制定本省的计划。

而随后财政部税务司也下发了关于税收分级和分种类处置办法,按照李玄清从后世带来的税收政策分国税和地税进行分开征收的模式,这种办法让省级政府有了自己的财政来源,避免全部靠中央财政拨款的窘迫状况。

税收改革之后税务司依旧是全国最高税收管理机构,管理分配各省区税收征收和处置。各省级单位不得随意插手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收取,只在年终的时候由税务司将地税总额合计完毕之后交由省财政厅,省布政使按照财政厅和税务司核定的税额来发布来年计划。而国税是要全额缴纳给中央财政部的,由内阁进行统一分配。

这种办法既保证了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财力来发展本省的经济又保证了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而且新推行的税收政策也将土地征收和处置纳入到税收范围,土地收入归地方政府,处置收入并入国税收入。为了合理审批土地处置,内阁建设部新成立了国土资源局,专项处理土地审批和矿产资源开发审批,防止过度开发。这个新型的部门一开张就收到了全国各地五花八门的矿产和土地报告,不得已内阁紧急抽调了大批人手进入国土资源局才应付了第一波土地和矿产开发热潮。

各地开发呈现出一片热潮之后李玄清和巧兮也放下心来,剩下的就交给内阁去优化调整就可以了,按照帝国经济发展全图去一点一点雕琢,也没有自己什么事了。剩下来的时间两人将时间和精力放到了自家的企业上面,渭南造船厂已经开始设计建造第一代轮渡了,图纸两人也看了,倒是有模有样,铆钉榫接技术也已经逐渐成熟,而且在橡胶技术和产业逐渐成型之后造船工业上面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橡胶来替代,大大减少了其中的工序,连带着船舶内部装饰都开始由橡胶制品替代。为了满足日益火热的橡胶制品市场的发展,巧兮将位处长安城外的橡胶厂扩建了两三倍之大,而下游专门制造产成品的徐兴夏依样画葫芦,也将自己的制造厂扩大了两三倍,制造产成品的品种也从原来的寥寥无几的几样变成了现在十五条生产线,共计二十多个产品。而且下一步专门针对民间开发了雨具、轮胎等十八样产品。

其实橡胶制品在北方地区发展起来难度很大,而且橡胶草的产胶的数量和质量比之巧兮在后世所熟识的橡胶树差别太远,而且需要专门的加工,所以巧兮也不打算继续扩张了,等什么时候天策军打到福建广东的时候再考虑种植橡胶树吧,或者等海军进行远洋航行之后再说。

不过就在巧兮畅想自己身处广州等后世的大都市的时候李玄清也在天策府和徐天翔商议今年的战略计划。几乎和年前预想的一样,天策府在帝国会议上制定的就是两线战略,及北线进入东北,南线渡江南下收复江南。

这个计划让内阁不太满意,两线作战给内阁带来的压力太大,好不容易有一年完整的发展机会,岑天时怎么可能这么轻易放过?所以等到李玄清闲了下来岑天时就拉着他来到天策府总参大楼。

“你们军部有没有算过两线战略展开之后需要的钱粮大概有多少?告诉你啊今年可没有过多的备用金拨付给你,你要想两线开战自己想办法,我要是再开口的话被被慕容和祁宏打死的。”岑天时摆摆手不理会徐天翔幽怨的眼神,抱怨道:“去年一年民政这一块基本上就没有投入,光靠民间投资已经严重拖累了经济发展速度。”

“我的首相大人,要不咱们打个商量,我保证打完东北给你把所有的损失全部找补回来,实在不行我给陈凡下死命令,用你多少钱他就得上缴多少缴获如何?打仗也不一定会亏钱嘛?”徐天翔摊着手见到岑天时丝毫不放手直接找李玄清苦笑道:“当着皇上的面我给你写借条这总可以了吧?”

“你是不是看上东北渤海国的国库了?”岑天时有点诧异道。

徐天翔笑道:“上次小天启满月渤海国就一口气送了两尊纯金打造的金马,事后我让小四去探查了一下,渤海国大祚荣这些年在东北搜刮的宝物可不少,如果拿下的话至少今年钱庄发行钱币的备用全部都够了,而且保证给内阁今年的投资全部赚回来。”顿了一下继续道:“而且渤海国国力贫瘠,内部腐朽,区区耶律瀚雄那点人马都搞不定还需要割地求和,咱们几十万大军上去不是直接抢钱嘛。”

李玄清倒是没有说话,而是拿起了徐天翔之前的两线战略计划书仔细的研究了一下,开口道:“让钱庄借钱给你打仗吧,打完仗还本付息,多出来的缴获上缴财政部作为战后抚恤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