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朕需要美人

席卷天下 荣誉与忠诚 4488 字 11个月前

“朕就不过去了。”

刘彦想明白了,他就是的的确确需要美人!

拓跋秀带着无尽的困惑恭送刘彦离开。她很不明白一点,刘彦从来都没有对美色表现出什么嗜好,怎么今天明明白白说出要美人那种话?

夜幕降临,刘彦却是派人召唤将军府和三省六部的官员。

正值吃饭的时间,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吃饭吃到一半,得到召唤赶紧停下吃饭,用最快的时间更换衣服。

就是没有在吃饭的人,谁在家里也不会穿着朝服,得知是很正式的召唤,少不了是加紧时间更换衣服。

到了晚上之后,雨势变得更大,天空还不断地闪电雷鸣。

“可知是发生何事?”

“陛下连夜召唤,必是大事!”

纪昌与桑虞在建章宫的宫门碰上,两人短暂交谈了一句,闷头继续赶路。

刘彦是在开朝会的大殿,臣工还没有来之前就在了,是看着臣工一个个浑身湿透透,满是狼狈模样地进殿参见。

先来的人,看到刘彦已经在主位,内心是涌上来了无尽的惊恐,知道绝对是发生大事了,看到没有同僚在场,连个交换眼神的人都没有,脑袋发胀,双眼满是金星,强制自己去开大朝会该待的位置坐下。

后面来的人,发现前所未见的刘彦先到,想用眼神询问已经先一步到来的同僚,却是发现每个同僚都低着脑袋,结果自己也是尽力控制身躯不发颤,脚下不发虚,艰难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诸卿。”刘彦看该来的都来了,一出声,下面的人都是出了位置,到了案几外面做拜服姿势:“朕需要美人。”

今晚太不寻常了,以至于喜欢插科打诨的冉闵都只是拜服在地。

要是在往常的时候,冉闵可能会大吼一句“末将为陛下掠来”,现在他却是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臣为陛下贺!”纪昌起身再下拜:“为大汉贺!”

明白过来的人一扫之前的忧虑和惊恐,脸上带着无尽的欢喜,重复着纪昌刚才的动作和恭贺。

还没有明白过来的人,则是满脸的懵逼,他们虽然也是照做,却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恭贺。

“大汉,兵锋锐利,国帑不缺。”刘彦其实没有刻意加大说话的声音,说话的声音却能传达到大殿的每个角落:“外敌可以兵锋灭之,内政以国帑为基。朕历经昨日之事,心有所忧,大汉所欠缺者,独众志成城。”

此时此刻的纪昌是真的狂喜。以前他是隐晦地进言了几次,述说一个国家(民族)就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但绝对不能是以财富来创造核心价值,那将会出现亲不亲的惨剧,世人眼中只有资本,没有了纲理伦常。

那个时候的刘彦自然是有听懂,只是他在后世接收的主要论调就是排斥儒家,其实也没搞懂什么是儒家,片面地认为儒家的那一套纲理伦常不但没用并且碍事。

等待刘彦真正知道了纲理伦常是什么,已经没人再拿这个来劝,全部的人都在欢喜财富越来越多。

一些蛛丝马迹已经在呈现只重利益的坏处,刘彦原本以为还没有到重视的时候,却是发生了连最顽固的那批人也发生了改变。他一时间无法整理清楚头绪,只是出于直觉发现大不妙,足足是烦了两天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和国家(民族)需要什么。

https: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欢迎你!

?不用说刘彦,就是在怎么无能的君王都不会轻易忍下被威胁。

要是观看史书,会发现有人会去威胁皇帝,就是没人有那个胆子敢去威胁天子。

在诸夏,皇帝并不等于是天子,天子则一定是皇帝,那么皇帝是皇帝,天子既是天子也是皇帝。

皇帝是国家的统治者,是冰冷冷的律法,是满怀尔虞我诈的厚黑之人,他能冰冷冷地对待所有人,用尔虞我诈的权术的保证自己统治的稳固,那么就不要怪别人用想用的方式去对待自己。

天子则是族长,很久很久以前只是一个部族的族长,后来需要保护在羽翼之下的子民越来越多,就定了一个入我羽翼之下皆为同族的规矩,诸夏就那么产生了。

在诸夏,族长历来就是掌管家法,面对好的族人不会吝啬于疼爱和温暖,瞧见了坏透的族人也有权力进行处罚,不存在任何的辩解,不想被踹出家门就要老老实实。

以诸夏的价值观和思想,反抗暴政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是敢不敢反抗自己的老子?

长辈若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委婉地进行劝谏才是最理想的办法,要不然哪怕自己的劝谏是对的,方法错了也要背上一个不孝的骂名。

如果说万恶淫为首,那么还有一句百善孝为先。其他民族怎么看待孝道,诸夏是懒得管……或者说觉得有必要才会管,但自家苗裔胆敢对长辈有丝毫不孝,必然会是一个无立锥之地的下场。

天子这个称呼是什么时候出现已经很难进行考究,大概会是怎么考究都有道理又是件没道理的事情。

太远的就不用多考究了,仅仅说周室。

周室到后面其实已经是没有任何的权威和威严可说,但周王依然有着天子的名份,各个诸侯国就算是心里再怎么蔑视周天子,进行大型祭祀的时候还是需要周天子的侍者前来赐下祚肉。

再强大的诸侯,若是胆敢将蔑视周天子表现在行为上,天下各诸侯就是再不情愿也要起兵灭不服,亦是对天子依然有孺慕之情。

古有楚问鼎重,晋率诸侯之军而讨伐之。

近一些秦武烈王举鼎身亡,诸侯各国集结大军于函谷关下。便是秦国仗着有雄关函谷无惧诸侯大军,周天子也早就成了摆设,可是秦王室依然需要向天下人认错,举鼎的那位秦武烈王棺椁没按诸侯礼仪摆足够就仓促下葬。

汉室献帝够惨了吧?没有交出族长权柄的时候,老曹家再怎么彪悍也不敢在权柄之外的德性上有亏,还是献帝先去了天子位,才有了禅让皇帝位。

曹丕只是得了刘协禅让的皇帝位,并没有尊为天子。

原因是天子并不是自封而来,自封的天子那不叫天子。

曹丕就是再狂妄早期也只敢登皇帝位,依然让刘协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相待。他是到了汉室恩泽消耗殆尽,估计也看不到一统天下的那一日才给了自己一个天子名号,但并没有得到承认。

在诸夏,皇帝可以有许多,但天子绝对只能有一位。但凡是割据状态,只有不要脸和没常识才敢自号天子,那是注定要被全天下人嘲笑的行为。

刘彦先立国,国号为汉,东晋小朝廷只是跳脚。他在泰山自号天子之后,东晋小朝廷立马就是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势。

要是刘彦自号天子,却是终生没有一统天下,注定会成为记载史书上被嘲笑万万年的存在。

没什么侥天之幸的地方,刘彦干挺了抛弃中原南窜的司马家,小朝廷一灭就等于是内战结束。

诸夏有那么些人很是奇怪,打赢了胡虏并不会被觉得是什么伟业,很可能还会被骂穷兵黩武,打赢内战反而会被那些人认可是干了一件无比了不起的事情。

或许的确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结束本族的纷争才能举全族之力对外抗争,攘外必先安内有它的道理,但真正能做到攘外必先安内的人着实太少,更多的是倒在了安内的路途之中。

“在他们看来,朕最伟大的成就不是彻底消灭了暴虐的羯族,是使族群又重新归一。”刘彦说话的对象是崔婉。他只要有空基本上会到崔婉这一边,有时候会留宿,更多的时候仅是坐坐就走:“朕自然知晓名士在民间的号召力。他们在与朕讨论的时候称陛下,那便是以皇帝视之,威胁皇帝这种事情,历史上虽然不多见,以名士的身份来威胁皇帝是留名的一种方法。就是朕自己都没琢磨明白,什么时候是皇帝,什么时候又是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