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给个机会啊!

席卷天下 荣誉与忠诚 4543 字 11个月前

来自中南半岛的奴隶,男的不管是从体格还是性格都不堪用,瘦小的身体干不了重活,懒惰的性格干不了细活,说是最差劲的奴隶没有汉人会反对。

汉帝国的中枢其实也没有想好“收回”了中南半岛的男奴隶该做出什么安排,也许是会被送往修路,更可能是被送往各处的矿场,总是有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就是因为这些猴子不堪用,大概是不会有什么爱惜的想法,猴子被消耗的速度绝对会非常快。

“你们是在说阿三?”

“啊,是啊。”

“阿三我见过,与中南半岛的猴子在外观上区别不大。”

“不是吧!那换了与不换有什么区别?”

“模样很相像……,阿三应该是比猴子更勤快的。”

聚在一块的人,十个人里面有那么五六人是从军队退役归乡,他们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忧心忡忡。

汇集起来的愿望和述求有能力传递到地方官府,地方官府没敢无视和掩盖下去,中枢也必然不会将无视他们这个群体的述求。这个就是他们最大的底气。

只有绝对的弱势群体才会没有安全感,他们没有安全感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提出述求无法得到回应,谁都不会将他们当回事,哪来的什么安全感呢?

在汉帝国,没有话语权的人通常就是没有服役履历的人,要是有服役过的履历,哪怕是没有立下军功获得爵位,谁还没有军中的袍泽,总是能有认识的袍泽获得爵位,

包括刘彦在内的统治集团是将有爵者视作帝国的根基,他们还指望有爵者能够起到稳定地方的作用。

便是遭遇国战到了需要征兵的时刻,那一批有爵者也是最优质的兵源,他们毕竟再怎么样都是一些有过军旅生活的群体,再次被征召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拉到战场上立刻就能用得上。

也不是说没有爵位在汉帝国就会被彻底的忽视掉,但就如那一句“承担责任,拥有义务,享受待遇”一样,可别遇到了什么事就忿忿不平,怎么都要想一想自己为国家做了什么,才好意思再来要求国家能为自己做什么吧?

个人与个人讲究付出与获得,个人与国家也该是同样的道理,付出了多少就享受相等的权益才是正常,屁事没干却要求比谁获得更多就是最大的不正常。

“啥时候能被选中出征呐……”

“不是俺们不努力不讲究,着实是没那个机会。”

“早些时候,郡县兵还有机会被外调,听说这一次打草原只出动了常备军。”

“不知道会不会成为常态?要是外出征战不调郡县兵,能进常备军的人就那么一些。”

“早早就该争取的,现在是越来越难了。”

一没爵位,又没有过参与国战的机会,的的确确会是一件糟心的事情。

有爵者在听到旁人进行抱怨的时候,他们就是再怎么得意都会选择闭上嘴巴,一再庆幸自己是赶上了好时候。

自元朔十二年起,汉帝国有大规模军事行动的也就是这一次草原之战。

没有真正开打之前,不知道多少人盼着能够参与,先是各支常备军就不断请战,北地的郡县兵也巴望着能被选中作为辅兵一同前往。

真正到了开战时刻,大多数人注定是要失望,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被调动的军队数量会那么少,更没想到的是这一批草原联军那么没用。

与之前的草原游牧民族相比,柔然、高车等等一些草原新生代的确是挺没用的,尤其是他们面对的全盛时期的汉军。

数十万草原联军被不到四万的汉军一再击溃和歼灭,着实是让想着以增援形式参战的人无比失望。

“也不是非得上战场吧?”

“那你说,还有什么途径能获得爵位!”

好像、似乎、也许……是没有普通人更简单的途径了?

严冬过去,日历翻开了新的页面,到了元朔十四年的年份。

春天到来,南方只会有极少的地方会下雪,一到春天的时候,不用多久到处就是一片春暖花开的模样。

北方的大多数地方,春天到来仅仅是冰雪开始融化的时候,恰恰是因为冰雪融化,许多的地方不但会临时形成多条的溪水,地面也会变得异常的湿润。

湿润的地面若是一再经过踩踏,毫无疑问就是会变得一片泥泞,随着气候越来越温暖,泥泞地会疯狂地生长各种植物,尤其是杂草类的植物长得最快。

关中按照区域来算,或许是应该算位处西北?这个地方需要到春季中旬才会冰雪完全融化,要是季节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春季中旬也会面临一场雨季,因此关中的春耕基本上是到下旬左右。

其实是越往北的地方,春耕的时间段就越晚,越是往南的地方春耕的时间就越早。

汉帝国的大地之上,此时此刻的南方已经进入到农户最为忙碌的时刻,田野之中随处可见劳作的身影,他们最先做的就是翻整田埂。

田埂是每一户家庭用来划分所属田亩的界线,他们在整顿田埂的同时,也是对输水渠道进行维护。

“现在牛价太便宜了。”

“可不吗?”

“这个就是打下草原的好处啊!”

“有了耕牛,以往需要一个月才能做完的农活,现在天就能做完了。”

打下草原当然是有好处,直接的体现就是提供了大量的牲口,尤其是农耕民族相当重要的牛和马。

当前的时代,南方基本上是用牛来耕田,北方有马的时候不会选择牛。

那个是两个区域的土质和面貌所决定的事情,也是区域栽种农作物不同的需要。说白了就是南方的耕田大部分是水田,北方则是以旱田为主。

牛和马的蹄并不一样,再来就是拉力与耐力又有不同。一般来说泥泞地使用牛作为畜力最佳,马要是用在旱田拉犁则是比牛更佳。

要是观察世界农耕史,会发现使用马来拉犁的地方,农耕速度绝对会远远超过使用牛。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民族,其实是使用马拉犁远比牛拉犁要多得多。

“便是着实买不起牛,也是可以向乡社租赁的嘛!”

“这么个年头,该是多么会挥霍,才不够钱买牛?”

说一个最为直观的数据,东晋小朝廷统治的时候,适用于农耕的牛价不会低于五万钱;到了现如今的话,适用于农耕的牛价却是只有五千钱。等于是牛的价格出现断崖式的波动。

五千钱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一个大数目,但不要忘记汉帝国有农田的是些什么人,除了原本就拥有土地的那些人之外,全是因功得爵获赏。

必须了解提点,于两晋时期而论,原先就拥有土地的那些人,再穷也不会穷到太夸张的地步。

而因功获爵得到土地赏赐的同时,他们既然是能够获得爵位,至少是参加过一场战争,汉军交战便是士卒也能得到缴获中的四成,全军在战后还有总体战利品上面的分润,一场战争下来怎么也能分到不低于一千钱。

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在一场战争中就获得爵位,大多数人其实是需要历经十来场战争才能得到爵位,那么只要肯攒钱的话,等待从军队退役,谁的包裹里面会低于一万钱?

一万钱,五千花在买上一头耕牛上面,土地是用军功挣来,有爵位到地方落户的话,地方官府也需要为他盖上一所房子,那也就是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如家具和零散的碗、筷、瓢、盆等小东西之外,除非是又想买些非生活用品,不然其实是没其它花费。

“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没那个说法咯!”

“春耕还是无比重要的。只是现在来钱的路子多罢了。”

看上去憨厚的汉子,却可能是手上沾满鲜血的勇士,他因为自己的勇猛获立了军功,有了数百亩的良田和不菲的现金之外,少不了是还要有一个以上的奴隶。

田野之中在忙碌的身影,十个里面起码有七个就是奴隶。

南方的奴隶大多来自中南半岛,看上去皮肤黝黑的同时,身体骨骼也会偏向于瘦小。

要说奴隶也分质量的话,其实是原先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的奴隶在农耕劳动上最为优等,他们本身也都是农耕民族,熟悉农耕作业的同时也并不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