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抛弃一个时代?

席卷天下 荣誉与忠诚 4435 字 10个月前

对于桓温主动去了解世界,刘彦是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桓温可是统率军队万里跨海灭国的人物,众多将军之中他走的最远,接触到的新生事物也绝对比其他人多得多。要是他都没有生出对外界的好奇,刘彦就该怀疑自己是不是要踏上征服世界岛的征程了。

“元子。”刘彦不断地走动着,跟在身侧的大臣仅是剩下了桓温和谢安,其余都待在那边继续看热闹。他走到外围,问道:“朕问你,发现除大汉之外还有那么多的国度,你有什么想法吗?”

“臣自然是有想法的。”桓温这一刻的眼睛里满满都是理想:“世界之大远超臣的想象。臣知道原来这才是‘天下’的真实面目,当夜喝到烂醉。”

谢安插话道:“臣与元子一样,知晓之后喝到烂醉。”

后面的话他们哪怕是没有说,刘彦大概也能理解了。

“你们开怀,却有人恐惧。”刘彦说的是那些不想看到国家动不动就打仗的人。他面向看去异常热闹的广场,伸手接住了天空飘落的雪花,目光扫视了一下跟在周边的子女,慢悠悠地说:“自元朔九年起,不断有外邦从万里之外而来,有些人却是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不愿意睁眼看看世界。”

桓温和谢安肯定能听得懂刘彦在表达什么意思。

看一看广场上那些辩论得激烈的所谓士人。

听一听那些士人究竟是在讲些什么,十个人之中至少九个动不动就“某某谁曰”。

九个将“某某谁曰”一直挂在嘴上的人,他们之中起码有五个根本就不知道“曰”个什么“曰”,就知道按照套路用某位先贤的“曰”去反驳另外那个先贤的“曰”。

“呵呵。”桓温一点都看不上那些死读书的所谓士人,说道:“以臣之见,他们大半已成废人。便是军中识字将士,可塑性都要比他们高。”

刘彦郁闷的就是这个啊!

那些所谓的精英,竟然比不上军中突击培训的士卒?

一个民族的精英竟然是除了当复读机之外什么都不懂,甚至没半点亲自动手的能力?这样的民族便是有一时的辉煌,有多么辉煌就会遭遇等同的惨事,并且是到了需要抵抗的时候,那些所谓的精英只会将头埋进土地,屁股高高地撅起。

没半点夸张的地方,刘彦已经发现当前的真实状况,要说与历史上什么时期相像,大概是与北宋末期、南宋末期、明末期酷似,被认为是精英的那群人,绝大多数除了特么醉生梦死与当复读机,屁事都干不成。

“朕至少是还有些指望的。”刘彦说的就是军中将士:“他们不会作诗写赋,仅是识得日常用字,但他们至少没有满脑袋的‘曰’。”

桓温与谢安悄悄地对视了一眼,两人相觑之后各有各的想法。

“朕提过科举……”刘彦已经不是在与对话,说出口是更容易使思考有后续:“那么科举考什么。考四书五经,便是历史的一个轮回。不考四书五经,让他们答什么。”

桓温和谢安都比较识相,只是默默跟随而没有搭话。

“不考四书五经,考格物与数学,可以想象那些读书人就该疯了。”刘彦突然停下脚步,面对身后的两人,问道:“问策、格物、数学、地理,合适吗?”

桓温行礼应声道:“您是九五至尊。”

谢安却是迟疑了,他知道一旦那样干就等于是抛弃至少一个时代的人,真那么干了肯定要出事的!

一个民族跌入深渊的时候,重新爬起来的那一刻最容易产生民族觉醒。

但是既能产生民族觉醒,又能再次变得强大就要拥有最基本的基础,那便是拥有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只是文化也分层次。

“据臣所知,西方有一文明曰希腊,乃是欧罗巴首强之国?”桓温知道希腊并不稀奇,他甚至是做过很详细的了解:“传闻,西方文明皆出希腊。”

刘彦当然也知道希腊,要说有多么了解则不尽然。

如桓温所说的那般,希腊的的确确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甚至可以说到现如今希腊文明依然是西方最高层次的存在,差别是希腊人没落了,罗马人用着希腊人一代又一代创造出来的文明层次处于巅峰。

希腊人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认真算起来他们研究天文学的时间要早于诸夏一千多年,同时也更早诞生思想家和哲学家。

至于说希腊文明和诸夏文明哪个更早创造出文字,可真的就有点不好说了,有着太多可以争论的地方。

“另有一文明,名曰埃及。”桓温已经无视火药味越来越浓的一伙同僚:“相传五千多年前便已经存在,辉煌了数千年之久,最终被大秦人征服。”

史学界有一个观点,古埃及早在公元前五千年的时候就已经创造出文字,那么不管史学界承不承认诸夏这边有个夏朝,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文字的民族就是埃及。

桓温就开始讲一些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传言,发现刘彦听得很是专注,讲得非常起劲。

刘彦还真的是认真在听,他就想知道桓温所说与自己的了解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一听之下,还真的是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例如缺失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一些建树,或者干脆是一些文明的成就被转接到另一个文明身上。

所谓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就是位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产生的文明,最为辉煌的是一个叫苏美尔人创造的文明。

苏美尔文明在公元前三千二百年左右就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后世的考古学家发现在大多数民族还是原始人阶段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三十九个“世界之最”的成绩。

刘彦等待桓温停下来,问道:“元子可曾听闻一个名为巴比伦的文明?”

“便是如今的波斯西部,很早之前就亡国亡族的那个?”桓温还真知道,用着相对不确定的态度说:“臣听闻巴比伦帝国很强大,创造了空中花园,只是空中花园毁于叫亚述的国家手里?”

刘彦对桓温的见多广识有那么点惊喜了。

“听说他们(巴比伦人)还建造了一个叫通天塔的建筑。”桓温既然对巴比伦有过好奇,知道通天塔就成为很正常了:“他们要建造一座可以通天的高塔,听说没有建完就毁于洪水了。”

桓温对巴比伦的理解是,一个对建筑学发展到很高层次的文明,要不然就绝对造不出空中花园,同时也没有那个底气想要造一座能够通天的高塔。

“巴比伦人没有灭族,伊拉克人认为自己就是巴比伦的后裔。”刘彦想到了老萨,那是一个不断发誓要恢复到巴比伦文明高度的人:“他们后面先成为波斯人统治下的一员,一度又被大秦人所统治。现在正在寻求民1族1独1立。”

“臣以为,若是不出现意外,希腊、伊拉克和埃及当会再次独1立。”桓温看到刘彦等待给出一个解释,就说:“他们的祖先都有创造文字,文字承载了思想(文化)。一个有着自己过去和传承的民族,哪怕是暂时的沉沦,只要还有人没有忘记,必定是能再次复兴。”

这一点刘彦承认,但有一个前置关键,就是那个民族首先要有没被忘记的英雄,再来就是曾经出过思想家。

一个民族的英雄,是给子孙后辈提振勇气的鼓励。

比较关键的还是民族诞生过多少思想家,要是民族中诞生更多的思想家,那么文化必然会随着思想家的增多而一再变得丰富,痕迹也就更难被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