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帝大典是头等大事,刘彦称帝之后,各级大臣多多少少是会得到一些待遇和爵位的增益。
关于爵位方面,刘彦历来就不怎么大方,甚至都能说是吝啬,自掌权那一刻起就没干过谁没实际功劳而赏赐爵位的事。
其实刘彦那样做才是一名君主的德操,但是别人并不这么认为。
没有人情味的君主使人惧怕,一切秉公而论就更令人恐惧,刘彦令惧怕和恐惧没有最大化,是他还没有开杀戮功臣的先河。
“陛下。”卓香自出现后就跟在刘彦身后,走了有一小会的路才开口:“大秦与萨珊派人送礼给皇长子,礼物被拦在宫门处。”
刘慎现在只是皇长子而不是太子。
因为没有成为太子,刘慎自然是没有资格开府建牙,是和众多兄弟住在同一处宫阙,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属官。
“礼物?”刘彦就想知道:“可有经过鸿胪馆之手?”
卓香答道:“据臣所知,正是没有经过鸿胪馆之手才被拦截在宫门外。”
刘彦还没有正式召见任何一个异邦来使,自然是还没有收到国礼,罗马人和波斯人连他这个汉天子的礼物都还没有送。先去送汉之皇长子?要么是无知,要么就是在搞事啊!
罗马人、波斯人……前来长安的那些歪果仁,刚才的前几天没有什么动作,后面活跃起来也仅限是在了解汉国官场,摸索都有哪些达官贵人之类,然后就开始当散财童子了。
在诸夏这么一个地方,送礼也需要讲身份差距和送礼步骤,不是什么人都能送礼,更不是什么人的礼物都能收,根据刘彦所知的是,歪果仁要送三公九卿包括实权官员礼物,无一例外是连门槛都进不去。
“让礼物进宫城。”刘彦没说交给谁,他想看看会是谁出来处理那些礼物:“另外……”,后面的话没有说,摆了摆手让卓香离去。
刘彦现在最大的儿子是八岁,有在进行全套的教育,不过从年级上来讲就是个小屁孩。他没有将儿女分别安置得远远的,是选择让他们生活在同一座宫阙,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感情。
身为皇子不一定会封王,封王则必然是会被分封在本土之外,那是刘彦没有子女之前就想好的决定。
按照汉家的礼仪,男子行冠礼才算是成年,以往的冠礼是在二十岁举行,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已经降低到十八岁行冠礼;女子则是什么时候及笄(初潮)就算成年,等于是有了出嫁的资格。
行冠礼什么的都是能够变通的,但也仅限是在贵人这个阶层,普通百姓压根就没有那个经济基础去搞什么冠礼仪式。所以规定多少岁基本就是形同虚设。
“唔……”刘彦停下脚步看了看周边,吩咐道:“往未央宫!”
他特别吩咐就是不想大张旗鼓,想要低调看一看自己的子女都在干什么。
刘彦现在后宫中有品阶的女人已经超过三十人。
这个数量并不算多,甚至可以说在众君王之中算是少数,只是与一些痴情的君王没法比就对了。
超过三十个后宫有品阶的女人之后,刘彦就记不住她们全部的名字了,很多时候甚至是会叫错。要是数量再多一些,他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必然会出现那种只睡了一次就不再见面,见了面也压根没有任何印象的情况。
这并不能说刘彦无情,是那些女人本身也不是因为爱情而入宫,可以视她们为自愿或非自愿的牺牲品,仅是一个入了皇宫的身份就足够家族获益良多。
刘彦的女人多了,子女肯定也就增多。
对于子女刘彦倒是非常重视,不会出现那种忘记子女名字的情况,就是依然会存在熟悉和陌生的区别。
熟悉和陌生与刘彦的主动性无关,是子女的生母在宫中的地位来决定。
刘彦就这么一个,应对的是整个国家,大多数时间并不在经营家庭感情方面,要真的是大部分时间用在陪伴家人,才是一个不合格的君主。
“我和她们对陛下而言就应该是一件工具。”拓跋秀穿得非常俭朴,她从不刻意地去进行什么打扮,亲手正在为刘彦泡茶:“工具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更不能吃里扒外。”
刘彦非常懒散地躺在类似于沙发的躺椅之上,半斜着身躯看着早没有少女婀娜多姿身形的拓跋秀,看到的就是一个粗腰的少妇正在忙碌着。
到了元朔十二年,拓跋秀已经是一个三十一岁的妇人,生养了两胎之后,骨架早就因为生育被撑大了,瞧着只会是丰韵,哪来的什么细长身姿。
就是那么个道理,女性怀孕就是一个身躯骨架被撑大的过程,需要进补也必然会长胖,除非是自顾自己不顾胎儿的母亲,要不是没可能保持原来风采。
女性怀孕和生育就是一个加速衰老的过程,最简单的就是肚子被撑大之后,孩子生出来必然会有一层层肥腻又皱巴巴的肚皮,不管爱不爱美短时间是不会消失,体态也没可能保持少女模样。
辣妈?亚洲四大神术之化妆术,外衣里面是一套束身套装,好看是化妆支撑,身形好的代价就是被勒得各种难受。
刘彦对拓跋秀的那些言词只是笑笑。
其实谁不是工具呢?包括刘彦自己,他是国家的君主没有错,但是从某一方面来讲他也是一件工具。
天地万物各司其职,干着自己应该干的事情,有益无益的行为都是一件工具的作用,有差别的只是享受待遇的不同。
“茶叶是您最爱喝的大红袍。”拓跋秀坐到半躺椅上,没有为刘彦用嘴巴吹凉茶水。她知道刘彦很排斥这种行为,尤其是食物根本不愿意任何人那么干:“喝着其实也就那个样子,搞不明白您派人大张旗鼓去找出来又保护起来,有什么好。”
对于不懂品茶的人来说,任何茶叶泡出来的茶水都是一样的。
懂的品茶的人,每一种茶叶都是不同的品味,很多时候不止是在喝茶的口感,还是在喝一种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