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倭人很小心的试探。”庾翼是觉得很好笑:“他们担心自己会被丢下大海。”
刘彦是有过这种想法,但仅仅是一闪而逝。他现在是天子好不好,要是作为一个有点权利的人,那么干挺合适的,可作为天子就不好那么干了。
理由挺简单的,目前任何的倭人对汉国都无法造成难以估计的伤害,别人都屈服成那样子,骗出来再丢进海里,别人会怎么去评价刘彦这个天子?
运输黄金和白银的船队是与舰队同时出发,他们在半路上分开。装载倭人的船只没有跟着前去汉国本土,他们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汉国对大海的利用,和知道汉国开拓出了多大的海洋。
“既然不杀,就该让他们了解大汉的强大。”刘彦这一招其实是跟倭人学的:“蚂蚁永远不会产生撼动大象的心思。”
刘彦却是说错了,倭人殖民夷州,为了让当地的一些山地民族别搞事,特地邀请那些部落的首领去日本旅游观光,想让那些首领看到倭国强大的海军,又见识一下当时亚洲最大的工业区。那些首领的确是见识到了倭人的强大,可该争取权益也没忍耐,后面还是掀桌子了。(就是雾社事件,想了解可以看一下电影《赛德克巴莱》的上下部)
夷州是现代天朝人的痛,它是在明朝时期才成为诸夏的疆土,在此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或割据政权,也就三国时期的孙权派军登陆夷州,后面可能是觉得没有利用价值,又或是待不下去,反正孙吴很快就遗弃了夷州。
大明将夷州变成了诸夏的疆域一部分,他们作为第一个拥有夷州的朝代,政权的灭亡也是随着叛徒出卖而丢失夷州被终结。得说的是老朱家对诸夏的版图贡献非常大,像是高原那边虽然是为了消灭蒙元而进军,可大明也成了第一代将高原纳入疆域的正统中原王朝。
目前汉国已经在夷州有驻军,还派人在岛上进行勘探和绘制地图,理所当然也是成为汉国疆域的一部分。
哪怕是夷州岛上真没有多少资源,刘彦依然是拿夷州当成本土的一部分来看待,那是一种现代人该有的情结。
刘彦的想法是一回事,可要让汉国真的倾斜资源去开发夷州则是想得有点多了,大陆那边需要建设的地方太多,以实际而言建设大陆也更有价值,就算真的想要发展夷州,那也得是等大陆那边该重视的建设结束。
夷州有汉军驻扎的地方基本是海岸线,像是岛屿中心部分满是山区的地方,其实也就是派人进去观察一下。
“岛屿之上的山区比想象中要大,几乎是贯穿了整个岛屿的中央区域。”庾翼说的可不是汉国的勘探结果,是东晋小朝廷曾经也想过开疆辟土,派人上夷州进行侦查:“那里面的野人部落非常多,全部相当野蛮。”
夷州山区的部落能不野蛮吗?岛屿就那么大,资源也就那么多,本地人还自己分了山地族和平原族。山地族和平原族每年都要火拼,山地族为了有更大的狩猎区也搞出了猎头活动,平原族也是时时刻刻为了地盘互相开战。就这样动不动火拼的状况,能奢望他们多么温和?
刘彦为了这个情况有做过反应,他可没有因为那些部落最后会融合进入民族大家庭心慈手软,愿意配合的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愿意的只有用刀子说话。
“此处天然深水港不少。”刘彦得感谢天朝几次真有动武的想法,一些军队文化课也提到过,印象才会那么深刻:“很值得利用。”
刘彦没有看到想看的,倭列岛其余地方也就几处正在开采的超大型金矿和超大型银矿有必要去巡视一下。
倭列岛的地理位置是坐落在大陆板块中间,它的形成是远古时候大陆板架发生碰撞隆起,等于曾经就是一个满是火山的地方。
大陆板架互相碰撞,会使深层的一些资源被翻出来,尤其是曾经满布火山,导致一些贵重金属真的会储存量多到可怕。
在汉人没有来到倭列岛之前,倭人其实已经开始在挖掘黄金和白银,只是他们的社会结构注定了一点,食物才是最珍贵的。因为没有形成昌荣的海上贸易体系,金光闪闪的黄金和银灿灿白银注定只能是烂在仓库里面,无法发挥出黄金和白银该有的价值。
此时此刻,刘彦就站在一座仓库里面,一眼看去叠成金字塔形状的金锭和银锭在倒映着火光的光明,一堆堆闪耀光芒的黄金和白银,它们互相倒映着光线竟是让整个仓库有那么点变成白昼的模样。
“此处黄金与白银数量一致,称重却是黄金比白银多。”王基不懂那么多,他当初对黄金比白银重可是感到万分惊奇:“每个仓库储量都一致,共有十二个这样的仓库。”
刘彦并没有丢掉相关的知识,他记得每立方厘米的黄金为十九克左右,每立方厘米的白银却只有十克左右,那么一样的体积当然是黄金要比白银的份量重。
简单的说吧,仓库里面的金锭和银锭体积一样,可要两块银锭才有一块金锭的差不多重,倒是也符合它们本身的价值,就是现在诸夏的白银远比黄金缺少,导致的是白银要比黄金更值钱……
没开任何玩笑的,诸夏那边在白银成为流通货币之后,市面上的白银绝对要比黄金多,可那是经由贸易从海外获得的白银,比如朱明一代的白银超过八成是来自倭列岛,到满清之后新增的白银基本来自美洲,而美洲的白银可不是印第安人带到大明,是欧罗巴人和大明贸易带过来。
十二个仓库,每个储藏了两吨重的黄金和一吨白银,那也就是二十四吨黄金和十二吨的白银,它们并不是汉国在倭列岛获得的全部,只是新一批等待被运走的货物。
“大汉从倭列岛获得黄金共有八十七吨,白银九十六吨?”刘彦得到答案就点点头,说道:“远没有足够利用起来。”
刘彦其实不知道倭列岛储藏了多少黄金和白银,反正不断地进行开采和掠夺就是了,相对于黄金来讲,他对白银更为看重,原因……自然是系统可以凭空变出金矿,就是他不知道自己死了之后会不会消失,正让人在汉国之外的任何一国挥霍着系统“变”出来的那些黄金。
王猛大手大脚地在波斯花钱,甚至还会去罗马撒钱,花的那些黄金就是属于系统产物,要是波斯人罗马人愿意,他甚至有花钱购置土地的念头,只因为那批黄金的数量真的太庞大了。
其实王猛的野心算小了,刘彦还想着用黄金买下整个世界,可惜的是有很多东西肯定是非卖品。
哪怕是加上从倭列岛掠夺的八十七吨黄金和九十六吨白银,以汉国目前的黄金和白银数量肯定是无法支撑起市面上的流通,那也是刘彦为什么还没有搞出金、银、铜三进位货币体系的原因。
刘彦为什么不直接搞出纸币?首先任何的体系都有一个过程,通常还是社会的需要带动演变。
比如贸易越来越大,付账的时候拉着几车货币太麻烦,那么将钱存在某个机构,使用机构开出来的兑换凭证付账,那就是很理想的事情。要是机构信誉足够好,也不会发生有人想要兑现拿不出来的状况,凭证的信用值被认可,人们用着用着成为习惯,那么纸币也就被接受了。
真实情况是,不管是诸夏还是哪里,以少数人搞出来以纸币代替贵重金属的事情,可以说每次都搞出了天大的麻烦,刘邦鼓捣过“代百钱”,汉武帝搞过“白鹿币”,杨广搞过“当百钱”,其实都是变相的掠夺。像是两宋就搞纸币系统,搞得国民经济差点自己崩溃,得是宋人的底蕴还算不错才没搞得举国破产,但是破产成为无产游民的数量也多到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