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柄被保养得很好的青铜剑,从雕纹上可以看到浓烈的诸夏痕迹,剑身开刃也显得锋利,凑近了看剑身甚至都能倒影出人脸。
就是一柄青铜剑而已,刘彦并没有据之己有的打算,它存在的意义就是曾经有那么一个时候,来自中原王朝的皇帝册封某个倭人,于历史上留下亲魏倭王的记录。
对于刘彦来讲,哪怕是有收集古剑的爱好,找一找历史上伟大皇帝或名将的佩剑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干将、莫邪、鱼肠剑等剑也有收藏价值,至于什么天丛云剑几乎与一块破铜没什么区别。
倭人也就魏明帝曹叡赐予的三件“神器”能在这种场合拿得出手了,他们拿出三样“神器”也就想表达一个意思,大概就是“天子,俺们一直都是自己人”,后面延伸出来的可能是“妾身已经脱光洗干净了,擦好了蜜糖之类的,赶紧临幸妾身吧”之类的。
刘彦这才像是记得倭人已经跪得够久,对崔宗吩咐了一下,很快就有专门唱礼的人大喊:“众人平身。”
没什么天子口谕,也没什么天子诏,更不会出现天子命,那得是分场合和对象,动不动就玩“口含天宪”那一套只会出现在演义作品。
先是倭人权贵站起来,最后一个倭人权贵之身之后,其余一直在观察的倭人才先后起身。
“倭人对阶级很重视。”王基虽然才当倭列岛总督没两年,可是对倭人必须要进行研究:“他们的平民很自觉尊重阶级尊卑。”
倭列岛现在其实是处在奴隶时代,他们会尊重阶级制度可不是依靠好言相劝,是动辄杀人迫使遵守。像是在诸夏那边,哪怕是贵族也不能随意处死奴隶,可在倭列岛这边的贵族只要起了兴致就能随随便便处死任何贵族以下,是用血腥来证明阶级的庄严性。
别奢望刘彦会去与那些所谓的国王或贵族亲切交谈,甚至连对话都不会发生。他一番巡视下来,觉得够了才走向高台,迈着一道道的阶梯走到最顶上的平台,等他站立的时刻,现场的倭人又是像割麦子那样全跪倒了。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好家伙,刘彦还在思考自己应该干什么,倭人竟是又万众唱起了《诗经大雅文王》。
这个就是一个拍马屁的诗,作者是周公旦,专门用来歌颂周文王姬昌,自被创作出来之后在一些特别场合才会唱,用意当然也是拍马屁。
一首《诗经大雅文王》被唱颂完,倭人还整齐地呼喊了一些什么话,一遍呼喊还一遍做出跪拜的举动。
“陛下。”王基懂一些倭语,翻译道:“他们认为您就是神灵。”
刘彦这一刻:“……”
不想从肉体上去消灭一个民族,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消灭他们的文化,同时也要使他们本来的语言消失。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哪怕是没有出现文字,可一些词语或是俚语肯定是有相关的背景故事和典故,任何一个故事或典故其实都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没有忘却这一些,民族的文化就会被保存下去。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被从文化和语言上消灭的民族,他们的基因依然保存着祖先的基因,可是无论从价值观、思想或处事方式已经与本身的民族没有半点联系,等于就是一个从根本上被融合的民族,该民族还有后裔存在,问题是与消失不会有什么区别。
炎黄一族消灭和融合的民族多到可怕,要不然也不会开拓出那么大的生存空间,不是那些地区本身没人,是曾经栖息生活在那片土地的人不是被消灭就是被融合。
地球其实就那么大,不可胜的资源种类太多,就算是可再生资源也需要土地,一个民族想要有更多的生存空间就是在挤压其他民族的生存空间,那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失败就是退出世界民族之林的舞台。
刘彦可是经历现代信息战……或者说文化战的人。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诸夏文化其实与被消灭没有多么大的区别,人们的价值观、思想、处事方针其实已经全面西化。不过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谁让在漫长的竞争过程中诸夏逐渐落后,不想被完全抛下自然是要学习他人,就是不分菁华和糟糠全学了,甚至糟糠的东西吸收得有点多。
感谢在那一场辩论,诸夏是不是也要适应全球化抛弃方块字,使用拉丁字母一些人。他们的坚持让汉字没有被抛弃,使诸夏的一些文化至少是被保留了下来,要不然就算是一些历史被保存下来,文字完全改变之后也不知道能不能将本来的意思传承下来。
“在很漫长的时间段里面,是我们已经在向外输出文化。”刘彦就是在说儒家的贡献,不过也得是中原王朝屡次浴火重生依然能够强大:“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文字一直是东亚独一无二的文字,任何一个想要接触文明的国家或是种族,他们只能学习我们的文字。他们学习了我们的文字,思想也被影响,就是有时候不免发生‘南橘北枳’的偏差。”
在诸夏文化圈,半岛那边很大程度其实是被驯化最成功的一批,作为千年属国的半岛,几乎是一切像中原王朝看齐,也是诸多属国中相对温顺的一批;一样是作为属国的交趾那边,他们从中原王朝独立出去之后,漫长的岁月没少给中原王朝添堵,就是没有造成太大的危害;倭列岛那边在很长的时间段里其实也挺温顺,甚至是谦卑到有些过份。
不管是半岛、交趾或是倭列岛,只要是中原王朝强大就会乖巧,他们敢跳是中原王朝衰弱下去,充分证明什么友情都是虚的,只有自身永远保持强大才能屹立。
桑虞以为刘彦是在说倭人先后朝贡的事情,扫一眼跪满地的倭人,说道:“倭人首次朝贡中原是在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二三八年),被册封亲魏倭王。”
“曹叡?”刘彦看着那群跪倒在地的倭人权贵,他们的衣着有着很明显的汉帝国特色,就是一些细节上修改了:“寡人还以为是魏文帝曹丕。”
后世的似是而非的段子太多了,以至于不是专家很难分清楚究竟是真是假。
刘彦好想记得看过一篇不知道是不是段子的文章,说的是邪马台首次朝贡中原就是曹丕当政,曹丕在明明中原已经进入铁器时代的时候,却是赐予邪马台使臣礼品的时候比较诡异,就是倭人盛传的三大神器天丛云剑(草薙剑)、八尺琼勾玉、八咫镜。
不管是叫天丛云剑或草薙剑,反正它就是一把铜剑,是赐给当时邪马台女王卑弥呼。
赐给倭人玉倒是一件比较厚道的事情,毕竟诸夏自古就是以玉为贵。
镜子则是一面铜镜,传闻会特别加上镜子这一件礼品,不是因为邪马台的国王是女的,就是当时倭人觐见时的妆容太难看了。
现在已经没什么邪马台了,至于是怎么灭和被谁灭,诸夏这边才不会在乎。另外一点就是,现代的倭人拒绝承认自己是延续于邪马台这个国家或是民族,他们的拒绝也是相当有理由,现代倭人的祖宗就是现在盘踞在倭列岛主岛靠近四国岛的那些大和人,让他们去承认自己延续于邪马台,不疑于是让现代汉人承认自己是五胡乱华时期的羌、氐、羯等族的后代那样荒谬。(严正声明,现代的羌族和氐族跟古时候就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