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驻军日常

席卷天下 荣誉与忠诚 4325 字 11个月前

巡逻归营路途之上,张庆的这一什队伍的人数一再增加,除了同样外出巡逻的袍泽之外,就是半路上凑过来的百姓。

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日出而作和日落而息的时代里,白天外出干各种活,将要天黑之后自然是回家,道路也就那么几条,碰上军队一块走会更有安全感,自然是要一块走了。

“石二郎,獐子是要给婆娘补一补?”

张庆本身就是一个开朗且善于交际的人,不止是在军中交到不少朋友,认识了当地的百姓也能谈得来,来来去去就多了更多的朋友。他的喊话声让那个叫石二郎的汉子露出憨厚的笑容,其余人则是一串笑声。

石二郎的媳妇有了身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竟然有媳妇。

要深切的知道一点,汉国的男女比例一直有差距,某些地方的男女比例差距更夸张,导致想要讨个媳妇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不是人生赢家就区分在多少岁成家。

“二郎”就是一个排序,他的本名叫石仲,是家里排行老二。名当然也是排序,诸夏从来少不了老大叫某伯,老二叫某仲,老三叫某叔,老四叫某季,其实就是伯、仲、叔、季这个排序,比如刘邦在家里排行老四又被叫刘季,叫刘邦还是当上沛公之后因为萧何的一句诗改的。

中原缺女子,尤其荥阳这个离司州近的地方更缺,那是羯族在撤退的时候从民间掳了太多的女人当两脚羊作为军粮,汉军击败羯族军队之后是有解救了一些,可是回到家乡的女人几乎没有,不是被原地安置,就是被军中的将士娶了。

荥阳人口有三千余人,适龄的女人严重不足,年龄合适了的女人有自己的择夫标准,首先就是一定要有军方背景,再来才是有多少家产,要是没军方背景又不是多富裕都是被羡慕的对象。

石二郎今年十九,他能在这个年纪成婚还得感谢自己的大哥。他大哥并不是军中一员,却是几年前前往中南半岛,去年从中南半岛回乡就给他带了一个媳妇回来,听说还是什么公主。

汉人对中南半岛那个地方已经不是那么陌生,知道公主什么的压根就是一个笑话,几百个人汇聚的部落都有王。王的儿子就是王子,女儿岂不是就是公主,那样的王、王子、公主什么的不是笑话是什么。

“早先还能去,现在不能去了。”张庆知道中南半岛的事,对张边说:“以长江为界,南人往中南半岛,北人去草原或西域。”

张边在家乡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些,是出了家乡才知道。他当然不懂国家为什么要有那样的限制,却是知道光荥阳就有百来人去阳关,去西域抢一把对荥阳那些人是顺带的,更多的是想抢个婆娘回来给自己或亲人当媳妇。

“咱们那边(西北)的女人没那么缺。”张庆一副百事通的模样,说:“南方也相对好一些,其余各地嘛……便是山东也是缺女人的。”

张边满是排斥地说:“西域之人与诸夏不同,比草原女子更不如,去西域抢,还不如去草原……”

“草原现在还有多少野生部落?”张庆当然知道张边为什么那样子,好笑地说:“为了延续香火,亦是得到官府的辅助,哪管什么白皮碧眼,能有个媳妇才是正经事。”

张边想了一想,好像也是那么回事。

张边是八月初出令居,九月初的时候抵达荥阳。

从各地汇集到荥阳的服兵役者,他们在各自的家乡基本是会经过基础训练,最少也是一个月。

他们抵达服徭役的地方后会划出很详细的计划,要是不出现什么意外的话,基本上是每三天就要操练一天,其余则是执行巡逻任务。

荥阳郡在东汉是一个大郡,汉末诸侯乱战打残了中原,尤其是接近关中的区域先有诸侯讨伐董卓,后面又历经西凉兵一再肆虐,该破败的地方早就破败。

后面的曹魏时期,曹操是有重视各地的复苏问题,可是不断的战乱再加上人口锐减,能恢复的其实相当有限。曹魏优先重视的是豫州,也就是许昌周边,后面改都邺城变成重视冀州,除此之外的其余区域想重视也是有心无力。

到司马一家子窜了老曹家的位移都洛阳,这一片古老而又有过辉煌的土地才再一次得到重视,可是好景并不长久,司马昭等老一辈的人先后死去,小辈们为了权力不断攻伐,稍微恢复点元气的古老土地又是在战火连天中被不断破坏。

西晋政权崩溃,先有南匈奴建立“皇汉”,刘渊选择长安作为都城。

南匈奴虽然是个游牧民族,可是他们经过数百年的汉化,思想上……尤其是高层的思想与中原的贵族和士大夫其实是无限接近。他们起事的口号是恢复汉家统治,得说的是对统治范围内的汉人其实还好。

“皇汉”是终结在南匈奴自己手里,刘渊的继承者刘耀更元改制,去汉国号改为赵,还发神经针对统治阶层中的汉人,就给了羯族人取而代之的机会。

石勒一开始对汉家文化十分的推崇,对于集团内的汉人知识分子十分尊重,就是对汉人……尤其是对汉人女性则是异常残忍。他在位十四年的成就就是击败前赵(南匈奴),压服了羌族和氐族成为自己的爪牙,同时也击败并吸纳中原汉人最大的抵抗势力乞活军,内政建设方面是压根没有。

石虎篡权成为后赵(石碣赵国)的统治者。与石勒还能稍微伪装一下相比,石虎是连伪装都懒得做,不但残暴地对付汉人,还明文法律写下汉人为最低一等。

经过石虎的一再努力,汉人数量再次锐减的同时,中原绝大多数地区被转为牧场,荥阳就是在那种背景下成为一片废墟,还是等汉国光复之后重新修缮。

“不独荥阳,一路走来废墟处处,便是重新修缮亦是破败明显。”张庆服役热情很高,对于外界的信息有很高的了解欲望:“大汉光复四年,除最先光复之山东,余处皆是如此光景。”

现在的荥阳,它的城墙处处豁口,更有成片的倒塌,新的居民一直想要将城墙重新修建起来,一开始是没足够人力和财力,后面中枢决定各做城池不再修建城墙,重新城墙的事也就没了后续。

人们对于城池没有城墙是一种迟疑态度,没有城墙的城池要是有人来犯,拿什么作为防御依托。再则现在是野兽到处乱窜的年代,城墙不止是有敌军来犯的防御依托,另一个存在作用也是防止野兽进入城池肆虐,对不再修建城墙感到迟疑非常合理。

没开玩笑,就算是国家稳定的时候,野兽伤人的事情也是一再出现,那是自然环境大部分没有经过开发,至少是没开发到迫使野兽迁移,就算城池郊外遇到野兽都属于正常,乡野中的野兽就更多。

诸夏在建设乡村的时候至少还会建立一道篱笆墙,作用就是防止野兽进入村庄,城池的城墙存在虽然是出于军事用途的考虑,但也是防止野兽进入的保障。

中枢一拍脑袋,各地不再修建城墙,或许没有想到野兽对人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