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长笑了,说:“能做到围点打援?”
“等一天也无妨,大宋的军队还没有跟上来!”
要么围点打援,要么一举而下,两个人讨论着得失。
不过提到完全占领以后的诸多麻烦事情,两个人索性再等上一天后再说。
一方面等特种大队从北方传回最新的消息,另一方面也等大宋的后续部队上来。
一个卫兵通报,说观察使赵安与另一们观察使求见。
两个师长对视了一眼,决定在另一个帐篷接见他们。
赵安又敬礼又抱拳,他简直乐坏了,这种打法让他耳目一新!
就算那涿州城和大都城都远比这里城高池深,但是那又能如何?!
几十枚,几百枚,几千枚炸弹丢下去,什么样的城池也都能炸开!!!
但是为何不趁此良机攻下真定城呢?
还有火箭神炮和迫击神炮未曾用啊?
一师长与二师长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
赵安观察使有些急了,说:
“两位将军!鞑靼人早已经把他们的主力撤回了北方,分明是要与我在北地决战!
退一步说,就算他们真派兵前来支援,那又与我占不占下真定城有何关系?!”
这关系大了!
据城而战,帝国的军队内的各军种配合受限不说,还要防备着可能有的别有用心的北方汉民!
而且,还容易让真定城内的一些无辜的民众受害。
如果抓到了俘虏,那更让人头疼,是派兵看守他们还是让他们上战场?!
两个师长对视了一眼,帝国军队确实与大宋军队的想法不同,赵安要的是战绩,而他们自己要的不仅如此,还有战争的结果。
管杀不管埋的打法当然容易,但是帝国的军队不可以这样。
最后,双方的焦点问题出来了:大宋的后续部队上来太慢了,以至影响了整个战场。
观察使赵安一咬牙一跺脚,喊道:“也罢!我亲自去后面督促行军!!”
这个意思很明白了,等他带上后续部队上来,看他们还有何借口。
他多想此时就写一封加急快信向大宋官家汇报:
真定城一战而下!
这意味着大都城向着他们打开了第一道门。
告辞后,观察使赵安带了两个随从纵马而去,不顾左右。
两个师长看着他的背影笑了笑,这个家伙真是一个急性子。
一师长名叫华寅,二师长名叫陶木,他们两个在十二年前主动来流求岛参军,由于在军队中文武表现皆是出色,因此一路升职。
两个人的共同特点便是听从指挥,不会轻易改变做战计划。
在一些人看来,他们也许有些墨守成规,但是,凭借联邦帝国的军事实力,这个时候也许更需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中高级军官。
很多人都感觉到,从国王到海陆军大臣,他们都不太喜欢什么战场上的奇谋异计或奇思异想,反而喜欢事先的认真全面的计划。
帝国军队的参谋制度也许就是限制中高级军官个人的随性发挥。
观察使赵安一路南下,一直没有遇到前来接应的后续军队,心里焦急万分!
飞驰到第四日时,直到刑州地区,他才遇到了大宋军队。
而此时,他们竟然在猛攻刑州城!
观察使赵安顿时气的暴跳如雷。
军事计划中如何规定的?!
让你们始终跟在联邦帝国军队的后面,他们攻下一处,你们便占领一处,维持地方的安定与秩序,同时还要救济贫苦之民。
你们为何擅做主张,攻打起刑州城来了?!
观察使赵安马上见了这支后续大军的主将孙虎臣,怒问为何。
孙虎臣知道赵安的身份,不敢造次,他直接说了原因。
观察使赵安听完了后气的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