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吴大鹏的野望

与南宋同行 小样有型 2547 字 10个月前

叶李则去藏书阁里备书,到时候会有师生前来查阅;若是有人要借阅,他还要做好登记的工作。

州学的教育内容原来是以儒家经典为主,兼习诗赋与时文。

熙宁以前,通常采用汉唐旧注。

王安石《三经新义》出来后,除元祐时期以外,从中央太学到地也也方州县学,均改用王学。

直到现在,随着学术流派的迭兴,才开始打破王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或讲程朱理学,或讲陆九渊心学,或讲吕祖谦中原文献学,或讲叶适、陈亮事功学,呈现各种学说竞相崛起的景象。

所以,藏书阁里的书藉众多,收藏了各家学术流派的代表作,还真需要有专业人员来分类整理。

叶李还在一批由乐于助学的社会人士捐献的书籍中发现了流求时报出版社出版的著作。

这是整整一个系列,书名全是由“小学”开头……他认真看了看,感觉相当不错,细细品之,感觉似乎能合理的解释身边发生的所有小事。

特别有两本书让他注意:《国富论》、《民富论》。

他读完后掩卷长思,忽然能理解了贾似道当时推行公田法的无奈……似乎滥发纸币也是一种无奈!

好吧,那时自己太年轻了……空有一腔热血而没有用心去想。

直到他在《流求时报》与《民生报》上看到临安城又发生了太学生事件,他顿时苦笑起来,唉,他当年不也是这样冲动嘛……换成现在,他必然也会如同那贾似道一样苦劝他们。

但是,他没有办法去和别人说明他的转变,告诉贾平章,自己当年真的做错了。

他只有偶尔与同学康棣通信,说说心里话……两人一直心有戚戚然。

就在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一位邮差送来了一封信,那信的信封与众不同,格外大一些,透着一种端庄大气不说,似乎还涂着金粉呢。

最让人想不到的,那封信竟然是给自己的……

吴大鹏对筹建耗费巨大的铁甲战舰有一点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看到其它朋友都极为赞同时,他便选择了沉默对待。

以现有的军事条件来看,他们已经是无敌的存在,何必再弄一个铁家伙来吓唬别人?!

但是考虑到也许会成为一次整体性提高造船技术的机会……他也只能表示同意。

等着他们开工建设以后再说吧。

吴大鹏当然也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先前的吸引人才的计划才刚刚开始呢。

他思考了很久,决定改变一下思路。

他公开在《流求时报》上刊登了要召开全世界第一次知识分子研讨会,研讨的主要内容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科技与社会,知识分子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责任等等话题。

他在报纸上还声称要邀请一大批在大宋有清望,有见识,有水平的名人来八道河地区交流,来往的车船马费,联邦帝国全包了,而且提供参与者与随从的食宿。

这些花费当然不算啥了,但是宋子强认为,真正有见识有水平的知识分子早都跑流求岛来了,那些迂腐而眼瞎的人还在大宋低层厮混着……你把他们找来有个啥用?!

吴大鹏说:“智商高一点的人都是筛选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最终都是智商高一点的人被选拔出来……这样的人在大宋这样的社会体制内不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只因为出路太少。

所以,如果我们能提供另一个可能的出路,也许会收拢了一大批人才……至少他们是能主动向外族输出文化思想的人,你说对不对?”

“智商高一点的人当不上官,他们会去经商的,也会去学一门技术……你看着吧,到时候,你一定弄了一批腐儒来这里,白白花费时间与精力,还浪费钱。”

吴大鹏耐心地说:

“经商是需要本钱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经营。

学技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还是有一些鄙视劳动者的习惯……到时候,你看我会吸引来什么样的人吧。”

吴大鹏挑选的人员有一定的条件,年纪要在三十至四十之间……太年轻了,也许会年轻气傲;超过了四十,也许就真认命了,不好改变他。

他手里有一大批正在候官的人员名单,还有一批请祠的人员名单,他先挑了一批人陆续寄了信,而且信里还有来八道河地区的船票以及一定数目的车马费用。

Tip:收藏+分享与南宋同行,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