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华夏文明的思潮

与南宋同行 小样有型 1156 字 9个月前

在这个时空里,华夏文明的定义主要指的是大宋。

华夏这个词也称“夏“、“诸夏“,又称为“华“或“诸华“。

它本来是指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以区别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四夷,但是,现在只不过南迁罢了。

夏,大也。

大宋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所以华夏皆谓大宋。

而谓之华夏者,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

大宋一地,本是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

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此皆为大宋人所认同,而那鞑靼人哪里有这些!

他们不过是靠着战马和钢刀来抢夺财富,压榨民众,甚至是屠杀百姓!

所以,我大宋人和鞑靼人怎么可能没有“华夷之辨”!

在有心人的鼓吹之下,华夏文明,华夏民族的概念越来越清楚,越来越被人们提到!

可以负责任地说,《流求时报》在别有用心的推动一场民族文化的思潮。

它们仗着自己发行量的巨大,流通的广泛,悄悄在暗中推波助澜。

有两类人在这场思潮中中枪了。

第一类就是北方汉人中的那些鼓吹没有“华夷之辨”人,有大宋文人嘲笑道:“当汉奸就当汉奸吧,或许出自无奈,可是非要说鞑靼人也是华夏人,岂非是‘沐猴而衣’?!”

鞑靼人不在乎这个思潮,莫名其妙的,人家本来就没有当自己是华夏民族的一员,他们年轻时是在马背上长大的,靠着战马抢劫;娶的妻子也大多是抢来的;死了也要去见长生天,所以,他们对那些文人非说自己和他们是一样的人也感觉好笑,只不过说不过他们罢了------大头目忽必烈早已经发话,我们鞑靼人已经是有组织的人了,现在是正规化,不能任意抢和杀了。

第二类中枪的人就是那些蕃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