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济州岛行动 (一)

与南宋同行 小样有型 1224 字 9个月前

这时就以熟铁为料铁,置于炉中,而将生铁板放在炉口,当炉温升高后,熟铁开始熔化,紧接着生铁板也开始熔化了时,马上用长长的火钳夹住生铁板左右移动,并不断翻动所有熔化的料铁,使料铁均都能均匀地淋到生铁液。

这样,既可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又可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份均匀的钢材。

其实一直到后世很久,许多乡村级别的高炉仍用这种方法……

胡镇北厂长嚅嗫了一句:“这个行业你也知之甚多?”

这真让一直以大工匠自称他有些伤感……

结果,他一试验,这个方法果然比先前的方法好,炼制成的好铁概率马上提高了,他立刻把这个列为不传之法,还精心地挑了几个年轻人当成自己的徒弟……其实他也只不过比别人多用过一次这个方法。

除了生铁料从大宋进口外,他们的河床铁砂也提高了产量,特别是使用了大量的俘虏后,这种劳动密集性的工作更适合看管,他们也都知道这里是一个大岛,没有海船,他们无路可逃,而且在这里生活保障上还是不错的。

河床铁砂的好处在于铁量高,有的都能达到七成,而且质量还好,用胡镇北厂长的话,可以直接用来炼钢了。

流求岛上的土著一般就精选那些高品位的铁砂来打造他们为数极少的铁器。

张国安岛主算了算,在主要原料上,他还是离不开大宋。

例如棉花一项,他就是从年初需要,一直到年尾都需要。

一匹五十厘米宽幅的棉布重三斤半……张国安的水力纺纱机加上人力珍妮机,一昼夜能纺纱两千斤,这还不算麻线,还不算的需求,所以他对棉花是有多少要多少。

还好,他的海峡对岸就是这个时候棉花的主产地之一,暂时还能够供应上他的原料需求,而且,随着他需求的增多,种棉花的棉农也增多了,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式发展。

棉布和棉麻布的热卖使得张国安和安静感觉更有资本了,当他们两个商量起济州岛计划时,安静笑着说:“只要你不亲自带队,我支持你呀,对了,如果有受苦的高丽女子,多带回一些,但是要人家愿意……我让朴谨惠去帮着招工吧。”

朴谨惠只是说自己姓朴,名字嘛,是安静给起的……她很聪明,擅于看管水力纺纱机,被安静任命为水力纺纱厂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