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数字

逆水行周 米糕羊 1415 字 9个月前

宇文温如是想,不过没有说出来。

按照他知道的历史,历史上,隋大业五年,天下(隋朝)户数是八百九十万,按一户五口计。

再考虑未纳入统计的隐户,大业五年,隋朝人口稳稳破五千万。

历史上的大业五年,是公元六零九年;“现在”,若以公元纪年计,是公元六一七年,可以说是同一时间段。

八百九十万户,九百六十万户,数字差不多(均不考虑隐户),考虑到这个“时间线”从大象二年起持续了十余年的战乱,人口能够和“历史同期”差不多(略高),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战乱导致人口大量损失,降低人口基数,所以即便平陈之后天下太平,光靠自然增长率,人口的增加速度,总不会快过“历史同期”。

但是,自明德元年以来,不断走低的粮价、布价,加上宇文温特意用经济这把软刀子割肉,导致许多庄园出现大规模的逃人现象。

这些逃人,本来是不计在官府户籍上的隐户,却因为经济原因,用逃跑的方式摆脱对庄园主的人身依附,聚集在工商业发达的地区,以务工为生,在官府那里登记户籍。

“弃暗投明”的隐户变成在籍户口,是如今人口快速增加(账面上)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总原因,使得如今的周国户数,略微超过“历史同期水平”。

而就在“今年”,隋朝崩溃,天下大乱。

七八年后,等李唐消灭群雄一统天下,武德年间统计的天下户数,不过两百万户。

当然,肯定有大量人口变成隐户没有统计在内,但是,仅就账面上的数字而言,隋末天下大乱,导致中原人口少了四分之三。

中原人口从武德年间起过了百余年,到了唐玄宗的开元年间,账面上的户数(不包括隐户)才超过隋大业五年的水平。

今年,是一个“敏感”的时间点,宇文温对此颇为感慨,他不能让历史重演,所以无时无刻都在以史为鉴。

天下户数近千万户,这意味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强盛国力。

再加上先进的科技,只要周国不内乱,执政者不乱来,那么对于周边国家而言,将来除了跪下唱征服,就没有别的选择。

但是,一千万户这个数字,也代表着压力。

天下太平,刀兵入库,又没有什么大的天灾,百姓安居乐业,朝廷兴修水利,粮食产量稳定,这就意味着人口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