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两教其他宗派的道观和佛寺,同样可以在南中开设丛林,百姓同样可以到这些道观、佛寺里求子、求财、祈福、祛除厄运。
而信仰道教、佛教的百姓,依旧要向官府缴纳租调,而不是把收入都捐给寺庙、道观,百姓依旧要受官府管辖,虽然是玄武观和白莲寺的信徒,但不代表是这两家的忠仆。
宣政院一直在采取措施,为了避免玄武观和白莲寺及其“分号”控制南中各地百姓,而手段不止这些。
为了防止玄武观和白莲寺做大而尾大不掉,宣政院一开始就把握住两家的命门,那就是法宝以及神通。
玄武观的法宝“诛仙剑”、白莲寺的法宝“降妖禅杖”,所施展的法术,实际上是宣政院“表演组”的演出结果,没有了宣政院的支持,两家自己根本就弄不出来。
别的不说,电弧灯及配套设备,“正常的”能工巧匠根本就无法制造出来。
更别说那服用后让人飘飘欲仙的神药了。
在宣政院的一番布置下,南中百姓从一开始就知道“诛仙剑”、“降妖禅杖”是中原天子御赐之物,其法力为中原天子所加持,没了“真龙之气”,这法宝就不灵光。
也就是说,南中百姓都会知道玄武观的真人、白莲寺的法师,必须得中原天子认可,才具有无上神通。
如果玄武观、白莲寺号召他们起事,反抗官府,那么失去了中原天子加持的法宝就会失效,真人和法师和普通人没区别。
而玄武观、白莲寺的首领更替,也必须有朝廷的认可才算数,不然,天子就会“收回”神通。
这就是宣政院的用意,让南中百姓明白一点,那就是神通广大的玄武观和白莲寺背后,是法力更加高深的中原天子,百姓们越信奉玄武观、白莲寺,对中原天子的敬畏就会越深。
有了这么多手段作为掣肘,玄武观、白莲寺就只能老老实实做朝廷经营南中的马前卒,因为一旦没有了朝廷的支持,这两家什么都不是。
想到这里,田六虎将视线从白莲寺收回,转到城外,看着城外风景,看着远处群山,想到天子所说,说南宁州总管府还要对付的一个强敌。
这个强敌,现在还没出现,但官府绝不可掉以轻心,不然辛辛苦苦经营数十年,怕是到头来是为他人做嫁衣。
这个敌人,就是“蛊”。
数日后,中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同乐城内白莲寺,寺前广场人山人海,无数百姓带着各种土特产,来到寺里要供奉法师,乞求法师做法,保得家宅平安。
如此热闹的场面,和数日前白莲寺那门可罗雀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站在街角的田六虎,远远看着白莲寺,满意的点点头,此情此景,他在朱提见过,玄武观以神奇的“诛仙剑阵斩妖除魔”神通,引得当地百姓顶礼膜拜。
他作为宣政院观察,千里迢迢来到南中,就是要看看宣政院的工作进展如何,抵达同乐前,田六虎先到朱提,玄武观在那里已经打开局面。
所谓“诛仙剑阵”,自然是借助光影道具施展出来的幻术表演,这种表演套路实际上在黄州西阳的同乐坊已经有了。
宣政院对其加以改进,运用神奇的“电弧灯”,在傍晚(天色昏暗)的时候,当众表演大型幻术,让在场的当地百姓都以为是来自中原的能人施展神通斩妖除魔。
这种表演效果十分惊人,不明真相的人看过之后,必然会被神通所震撼,再不会对中原的佛、道感到害怕,反而会极度狂热的追捧,如此一来,有助于宣政院在南中实行“改宗”。
让南中百姓信奉佛、道两教,让大小鬼主们失去对百姓的宗教控制能力,然后南宁州总管府认真经营四十年,南中局面就稳了。
没错,四十年,将近两代人的时间,而不是四年、十年、二十年。
田六虎漫步街头,随从紧随其后,他看着这崭新的街道,整整齐齐的路边新建民房,唏嘘不已。
四十年后,他若没死,就已经是老头子了。
而天子若在,也已垂垂老矣。
四十年时间,好长,而天子的耐心,真让人佩服。
田六虎离开长安时,得天子召见,谈了许久,田六虎由此知道天子是要真的经营南中,宛若经营黄州那样,要让南中从此再也无法和中原分开。
绝不呢重蹈自战国以来的覆辙。
南中与中原虽然隔着千山万水,据说战国时楚国就曾派兵入南中,直抵滇池,设有驻军、建城池。
自秦时起,中原历代朝廷都想经营南中,却都草草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