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利好(续)

逆水行周 米糕羊 2472 字 9个月前

王頍见宇文温考核自己,认真答道:“百济、新罗,数百年来受高句丽侵犯,接连丢失土地、城池,所以乐见高句丽为皇朝攻灭。”

“但此二国之间有龃龉,相互牵制,故而不敢轻举妄动对北用兵,必然坐山观虎斗,看着皇朝攻打高句丽。”

“若高句丽败,他们就趁火打劫,若高句丽灭,他们更是要趁火打劫。”

宇文温听到这里,看似漫不经心的问:“高句丽若覆灭,这两国如何趁火打劫?”

“挑唆高句丽遗民叛乱,让驻防各地的官军顾此失彼,经年累月下去,皇朝会因为承受不住巨大开支而撤军,他们就能黄雀在后了。”

王頍半是回答,半是劝谏宇文温,劝谏对方不要急着对高句丽用兵。

“丞相,东海各国,各自有小心思,如百济、新罗,就等着皇朝贸然用兵,为他们火中取粟。”

“下官以为,对高句丽用兵不难,只要步步为营不求速胜,攻入敌境、甚至攻破其国都亦不难,难在把高句丽打垮后,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

“若官军将士浴血奋战,消耗无数钱粮,好不容易将高句丽打垮,结果到头来便宜了百济、新罗,朝廷那是何苦来哉?”

王頍正要继续说下去,被宇文温打断:“你说的没错,所以,寡人不急。”

宇文温当然知道要解决高句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他只是想看看王頍的见解如何,见着王頍对东海诸国局势有清醒的认识,心里松了口气。

“中原纷乱近三百年,如今好不容易江山一统,正是休养生息之时,寡人,不需要平定辽东这一利好消息,来证明什么!”

“你继续经略东海,认真做准备。”

“杀人的刀,一定要仔细磨,磨得削铁如泥,待得时机一到,利刃出鞘,就要一击致命,至于时机”

宇文温顿了顿,作出决定:“你说了算!”

王頍闻言大喜,起身行礼:“下官领命!”

会谈在继续,王頍借助一份份资料,向宇文温介绍高句丽国内的官制,高句丽据说自中原汉时起就立国,迄今五六百年,其官制已经成型。

总体来说,高句丽的官制分成两种官系:兄系官职,使者系官职。

大概一百五六十年前,元魏时,魏使李敖出使高句丽,回来后作了报告,对高句丽国内情况作了介绍,其内容流传下来。

据其所述,高句丽国内官名有谒奢、太奢、大兄、小兄等官职。

按照后来齐国以及周国对高句丽的了解,高句丽如今的官职是大对卢,接下来有太大兄、大兄、小兄、意俟奢、乌拙、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褥奢、翳属、仙人、襦萨共十三等。

然而,按照南朝的档案记载,高句丽国内官制,大概是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加、主簿、优台、使者、皂衣、先人。

高句丽素来与南朝往来不断,自晋以来,宋、齐、梁、陈,高句丽都经常派出使者乘船赴海南下,抵达建康朝见南朝皇帝。

所以南朝历代朝廷对于高句丽的了解应该不浅,所以其记载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南朝、北朝对高句丽国内官制的描述,相同之处有对卢、使者和先人(仙人),其他就有明显分别,到底谁对谁错,说不清楚。

不过宇文温认为这可能是同一发音不同翻译的结果,毕竟高句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中原各国对其国内官职的读音进行翻译,因为官话语调不同,音译过来多少会有出入。

类似于后世对于足球明星“beckha”名字的翻译,内地翻译成“贝克汉姆”,香港翻译成“碧咸”,如果没有看到英文名字,会让不明真相的人以为这是两个人。

一想到老帅哥,一想到足球,宇文温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世界杯不知到多少届了?

也不知天台上挤不挤

干咳一声后,宇文温收起思绪,继续听王頍介绍高句丽情况。

市舶司以耽罗岛为据点,展开对东海各国的海上贸易,数年下来,业绩不错,贸易额逐年上涨,吸引了青徐沿海各地越来越多的船主参与海贸。

而市舶司借着做海贸的便利条件,对东海各国国内情况进行刺探,这也是市舶司的一项重要使命。

东海以东的倭国,对周国比较友好,其国内情况,市舶司可以通过正式的官方往来进行了解。